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作品简介

《绝句漫兴九首·其九》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草堂组诗的收官之作,以暮春景象寄寓身世飘零。诗中"隔户杨柳弱袅袅"写柔枝依人,"恰似十五女儿腰"拟少女风姿,"谁谓朝来不作意"嗔春风无情,"狂风挽断最长条"结以骤然而殇。全诗语言柔婉奇警,将杨柳的纤弱美与狂风的暴烈对照,在刹那毁灭中暗喻诗人"致君尧舜"理想幻灭的终身遗恨。

创作背景

《绝句漫兴九首·其九》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暮春,杜甫50岁成都草堂时。值"安史之乱"中期,诗人表面闲适却心怀忧愤。组诗从"无赖春色"开篇至本首"风断柳条"作结,构成完整的春去之叹。作品以"十五女儿腰"的惊艳意象与"狂风挽断"的残酷结局,隐喻盛世幻灭与个人政治生命的终结,是杜甫"以闲笔写巨痛"的艺术典范。

翻译注释

翻译

隔着门墙外的柳条细弱袅袅,恰如十五岁女儿柔软的纤腰。

哪里知道早晨一不留心,竟被狂风扯断了最长的枝条。

注释

(1)谁谓:哪知道。

(2)不作意:没注意。

全文拼音版

juémànxìngjiǔshǒu··jiǔ
yángliǔruòniǎoniǎoqiàshìshíéryāo
shuíwèicháoláizuòkuángfēngwǎnduànzuìzhǎngtiáo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绝句

〔宋代〕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绝句

〔宋代〕石愗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绝句

〔清代〕袁枚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