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离别》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杂体诗三十首》的第一首。此诗首二句交代女主人公与丈夫分离的原因及丈夫远去的地点,接着二句在勾勒塞外荒凉中表现出思妇的愁绪,紧接着四句再指明时间的久远,之后二句写女主人泪如雨下之际倾诉出来的失望和哀怨之情,最后四句写女主人公的愿望和宣誓。全诗用的是诉说的口吻,极富抒情性,语言浅显自然,显得家常而亲切,虽是摹拟而不雷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古离别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兔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诗人最喜欢拟古,于是创作出三十首拟汉、魏、晋、宋诸家的五言诗,总称“杂体诗三十首”,《古离别》此诗即是其中的第一首,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翻译注释
翻译
我们相隔这样遥远,你竟到了边塞雁门关。
只见滚滚的黄尘无边,笼罩着千里荒原,什么时候你才能返回家园?
依依惜别的那一幕,就如同发生在昨天,屋檐下不知不觉,已经秋露沾满。
不是悲伤蕙草将被严霜摧残,悲的是你在远方挨冻受寒。
你我天涯各一方,痛苦的离别太久远。
哪怕是仅仅见上一眼,也赛过得到玉树琼枝万千。
浮萍永远相依水面,兔丝总要寄身树间。
注释
(1)乃至:竟至。
(2)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境内。关址在代县西北雁门山上。山岩峭拔,中路盘旋崎岖,大雁飞出于其间,故名之日雁门关。是我国北方古代有名的军事重地。
(3)黄云:指尘埃和云彩相连形成的景象。
(4)蔽:遮盖,挡。
(5)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异乡的人,这里指思妇的丈夫。
(6)团:圆。
(7)蕙草:香草名,秋初开红花,很香,俗名佩兰。
(8)道里:路程,途中。
(9)见颜色:指见上丈夫一面。颜色:容貌。
(10)不异:相同。
(11)琼树:传说中仙山上的树。
(12)兔丝:即“菟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柔,呈丝状,常缠绕在树木或其他作物上生长。
(13)萍:即浮萍,又称“青萍”,水生植物,叶浮水面上,下面有一条根。
(14)所寄:萍寄托于水,菟丝寄托于树。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江淹的诗
相关推荐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古戍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古别离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七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
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古人谈读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古意报袁功曹
从军出陇北,长望阴山云。
泾渭各异流,恩情于此分。
故人赠宝剑,镂以瑶华文。
一言凤独立,再说鸾无群。
何得晨风起,悠哉凌翠氛。
黄鹄去千里,垂涕为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