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八

〔唐代〕杜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作品简介

《前出塞九首·其八》是杜甫组诗《前出塞》中的一首五言古诗,借征夫之口讽刺唐玄宗开边战争。诗中“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写战事惨烈,而“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则直指战争的非正义性。全诗以质朴语言揭示战争残酷,体现了杜甫“诗史”的现实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前出塞九首·其八》此诗约作于天宝十载(751年),杜甫40岁,困守长安时期。时玄宗连年对吐蕃用兵(如哥舒翰攻石堡城),民生凋敝。诗中“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的诘问,既反对穷兵黩武,又暗讽杨国忠等边将邀功,与《兵车行》共同构成对开边政策的批判,是其早期政治讽喻诗的代表。

翻译注释

翻译

敌人前来攻打我们的城垒,百里沙场风尘昏暗。

我们挥动宝剑几次出击,就把敌军打得东逃西散。

我活捉了敌人的一个酋长归来,系上他的脖子交给主将。

然后悄悄地站到队列里,初次得胜又何必为自己张扬?

注释

(1)单于:汉时匈奴称其君长曰单于,这里泛指边疆少数民族君长。

(2)雄剑:古宝剑有雌雄,这里只是取其字面。

(3)四五动:是说没费多大气力。

(4)奔:是奔北,即吃了败仗。

(5)名王:如匈奴的左贤王、右贤王。这里泛指贵人。正是所谓“擒贼先擒王”。

(6)辕门:即军门。

(7)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主要写有功不居的高尚风格,是第三章“大夫誓许国”的具体表现,也是下章“丈夫四方志”的一个过渡。

全文拼音版

qiánchūsàijiǔshǒu··
chánkòulěibǎifēngchénhūn
xióngjiàndòngjūnwèibēn
míngwángguījǐngshòuyuánmén
qiánshēnbèihánglièshènglù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其一

〔唐代〕李白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绿酒生微波。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

前怪石供

〔宋代〕苏轼

《禹贡》:“ 青州有铅、松、怪石。” 解者曰:“ 怪石, 石似玉者。” 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 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 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 岂古所谓“ 怪石”者耶?

凡物之丑好, 生于相形, 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若此, 则今之凡石复为“ 怪” 矣。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 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

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庐山归宗佛印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

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 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 虽然, 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 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 盖自苏子瞻始。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