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城三首·其一

〔唐代〕李商隐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作品简介

《碧城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律诗,属其“无题”类隐晦诗作的代表。此诗以道教仙境“碧城”为背景,通篇运用神话典故和隐喻笔法,营造出华美而神秘的意境。首联“碧城十二曲阑干”勾勒仙家居所,颔联“阆苑鹤书”“女床栖鸾”暗喻男女情事;颈联“星沉海底”“雨过河源”以天象喻情缘变幻;尾联“晓珠明定”表达对永恒美好的渴望。全诗辞藻绮丽,意象缥缈,历来注家多认为或寄托诗人对爱情的追求,或隐含对唐室宫廷秘事的影射。

创作背景

作者于文宗大和三年至五年(827-829年)学仙玉阳山,与女冠(或即宋华阳氏)有一段恋情,这组诗即写于这一时期。《碧城三首》反映的是唐代一些地位、身份特殊的年轻女子的生活。

翻译注释

翻译

你住在碧霞城中十二楼,楼中的阑干曲曲又弯弯。犀角簪明明亮亮一尘不染,身上的玉佩能保暖驱寒。

阆苑仙山的仙子们,传送书信多用仙鹤。多情的女床山上,树上都栖宿着凤鸾。

我们抬头望着窗外,星沉海底令人心寒。一阵雨云飘过银河,我们只能隔河相看。

啊,你这颗晶莹的露珠,如果能像珍珠一样不被硒干,那么,我这一生和你不分离,我将永远爱着水晶盘。

注释

(1)犀辟尘埃:指女冠华贵高雅,头上插着犀角簪,一尘不染。犀:指犀角。辟:辟除。

(2)玉辟寒:传说玉性温润,可以辟寒。

(3)阆苑:神仙居处。此借指道观。

(4)附鹤:道教传仙道以鹤传书,称鹤信。

(5)女床:山名。

(6)星沉海底:即星没,谓天将晓。当窗见,与下“隔座看”均形容碧城之高峻。

(7)雨:兼取“云雨”之意。雨过河源,隐喻欢会既毕。

(8)晓珠:晨露。

(9)水晶盘:水晶制成之圆盘,此喻指圆月。

全文拼音版

chéngsānshǒu··
chéngshíèrlángānchénāihán
làngyuànyǒushūduōchuángshùluán
xīngchénhǎidāngchuāngjiànguòyuánzuòkàn
ruòshìxiǎozhūmíngyòudìngshēngchángduìshuǐjīngpán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碧城三首·其三

〔唐代〕李商隐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碧瓦

〔唐代〕李商隐

碧瓦衔珠树,红轮结绮寮。

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

雾唾香难尽,珠啼冷易销。

歌从雍门学,酒是蜀城烧。

柳暗将翻巷,荷欹正抱桥。

钿辕开道入,金管隔邻调。

梦到飞魂急,书成即席遥。

河流冲柱转,海沫近槎飘。

吴市蠀蛦甲,巴賨翡翠翘。

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娇饶。

碧城三首·其二

〔唐代〕李商隐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碧湘门

〔宋代〕陶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人过鹿死寻僧去,船自新康载酒还。

闻说耕桑渐苏息,领头今岁不征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