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日忆京师诸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的首联点明时节变换和诗人的心理感受;颔联写幽静的景象;颔联进一步写自然风物,这些动态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思绪形成鲜明对比;尾联直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写景精要,表达了诗人在夏日时节对远在京师家人的思念之情。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季节变更后又开始想念美好的春光,胸中烦闷,厌倦这漫长的白天。
夏日的树木已经枝叶繁茂,衙门的白天一向安静。
远风已经在高阁上吹拂,层层叠叠的云朵在山岭间若隐若现。
我想念着与我分隔两地的兄弟们,还应当珍惜眼前的光景。
注释
(1)改序:季节变换。
(2)芳辰: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
(3)日永:白天漫长。
(4)恒:经常。
(5)离居人:指京师诸弟。
(6)徂景:一作“光景”。
全文拼音版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1),字义博,唐代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风格淡远清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代表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等,以简练笔墨绘自然之趣。出身关中望族,少任侠使气,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作透露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与悯民之思,是中唐山水诗派重要代表。
韦应物的诗
相关推荐
立春日感怀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木海上刻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立秋前一日览镜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夏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立秋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