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行》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纪行抒怀诗。此诗通过描绘山南(今陕西汉中一带)风物,抒发收复中原的战略构想。前八句以“如绳大道”“平川沃野”展现关中平原的富庶与民风豪迈,“苜蓿连云”“杨柳夹道”暗喻军备充实;后八句转入怀古忧国,“将军坛”(韩信拜将台)、“丞相祠”(诸葛亮祠)的冷寂与山川依旧形成对比,尾联直谏朝廷应以关中为反攻根本,而非仅恃江淮。全诗将地理观察、历史追思与军事策略融为一体,体现了陆游“经略中原必自关中始”的远见,风格雄浑沉郁,堪称其爱国诗中的“战略篇章”。
山南行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道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
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
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
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在终南山南已走了几日,东西向的大路笔直如墨线。
望不尽一马平川千里的沃土,还有那密密桑林青青的麦田。
地近陕西民气风俗多豪放,人分两方又踢球又荡秋千。
苜蓿茂盛如云,马蹄轻快有力,杨柳树夹道而立,车声隆隆响彻云霄。
站在象征古人兴亡的遗迹面前,放眼望去,只有山川如故。
将军坛上寒云低垂,丞相祠前暮春的斜阳已快要下山。
中原沦陷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军队出征江淮,要想收复失地绝非易事。
但终有一日,我们会看到大军从天而降,,而关中之地将成为我们复兴的根本!
注释
(1)山南:即终南山之南,今陕西南郑一带。
(2)函秦:指陕西、甘肃等地,古代属于秦国,那里有函谷关等军事险要。
(3)秋千蹴鞠:秋千和蹴鞠是两种起源很古、流传很广的体育项目,这两种竞赛都与军事和武术有关。
(4)苜蓿:又名草头,俗名金花菜,是一种马爱吃的植物。
(5)历历:分明的意思。
(6)将军坛:指汉高祖刘邦拜大将韩信的坛,遗址在今陕西南郑一带。
(7)丞相祠:指蜀汉后主刘禅为纪念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遗址在今陕西南郑一带。
(8)四纪:中国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就是四十八年。从诗人作该诗时上溯靖康之耻,金兵侵犯中原,已有四十六年。
(9)金鼓:古代战争中使用的锣鼓,这里代指军队。
(10)本根:根据地、基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坡羊·燕子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喃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山行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山坡陀行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游波所荡如颓墙。
松茀律兮百尺旁,拔此惊葛之。
上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亦吾之书随。
藐余望兮水中汦,颀然而长者黄冠而羽衣。
澣颐坦腹盘石箕坐兮,山亦有趾安不危,四无人兮可忘饥。
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
使其开口言兮,岂惟河汉无极惊余心。
默不言兮,蹇昭氏之不鼓琴。
憺将山河与日月长在,若有人兮,梦中仇池我归路。
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昔余游于葛天兮,身非陶氏犹与偕。
乘渺茫良未果兮,仆夫悲余马怀。
聊逍遥兮容与,晞余发兮兰之渚。
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余行诘曲兮欲知余者稀。
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系舟於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何必每念辄得,应余若响,坐有如此兮人子期。
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
微风不定,幽香成径,红云十里波千顷。绮罗馨,管弦清,兰舟直入空明镜。碧天夜凉秋月冷。天,湖外影;湖,天上景。
山雨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坡羊·失题
云浓云淡,窗明窗暗,等闲休擘骊龙颔。正尴九咸,莫贪婪,恶风波吃闪的都着淹,流则盈科止则坎。行,也在俺;藏,也在俺。
山村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山雨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山中独吟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
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
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
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
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
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