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歌十绝句·其三

〔唐代〕杜甫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作品简介

《夔州歌十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主要写夔州(今重庆奉节)的山川形势、自然风光、古迹名胜和风土人情。

第三首承第二首之英雄霸王再申述之。诗云:“群雄竟起闻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一、二写古今异势,言以往朝代群雄凭险割据,今朝则大唐统一环宇。三句突转,写安禄山从幽冀叛乱南下。四句暗写玄宗入蜀,仍可听到舜日的箫韶之首,意则婉而寓讽。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春末,杜甫几经漂泊,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长江滔滔东流至夔州就进入了长江三峡。这里山川雄壮奇险,历史古迹层积。当年夏天,杜甫一连写下十首绝句歌咏夔州的山川景色和人文景观,合为《夔州歌十绝句》。

翻译注释

翻译

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是前朝的事情,当朝则多用贤臣,视国人如一家。

直到渔阳反叛才感到惊讶,怨恨奸佞妄为,原以为能施行教化之治呢。

注释

(1)群雄竞起问前朝:群雄竞起:指隋朝末年民变四起。问:一作“向”,一作“间”。前朝:指隋朝。

(2)比讶:比:直到,等到。讶:惊讶,惊奇。

(3)元:为首的,此指唐玄宗。

(4)箫韶:传说是舜的乐曲,体现施行教化之治的完成。此处反用其意。

全文拼音版

kuízhōushíjué··sān
qúnxióngjìngwènqiáncháowángzhěwàijiànjīncháo
yángjiéyuànhènyuántīngshùnjiùxiāosháo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