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雷雨后的黄昏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颈联记双喜临门;尾联写以后的打算。全诗既表现出对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欢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万念俱灰的感伤。前三联颇有清雄之气。
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儋耳》此诗作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贬官惠州(州治在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耳。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宋神宗皇后向氏以皇太后身份处理军国大事,政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有利于元祐党人的变化。原来被贬的元祐党人,已死的追复原官,未死的都迁回内郡居住。六十五岁高龄的苏轼于五月内迁廉州(州治在今广西合浦),《儋耳》诗即作于此时。
翻译注释
翻译
临近傍晚,云开雨散,雷电收起淫威,凭倚栏杆,我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
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
田间的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
苏东坡已经老去,只求余生吃饱饭;只要一个山沟能安心养神,其他万事俱成灰。
注释
(1)儋耳:即今海南儋县。
(2)霹雳收威暮雨开:比喻朝政更新。霹雳,疾猛之雷。暮雨,傍晚的雨。
(3)栏槛:栏杆。
(4)倚崔嵬:依傍嵯峨的高山。崔嵬,山高貌。
(5)雌霓:霓即虹。《埤雅》:“虹常双见,鲜盛者雄,其暗者雌。”双虹并出,色彩浅淡者为雌霓。这里似暗喻小人。
(6)雄风:凉爽的风。宋玉《风赋》:“此大王之雄风也。”此句隐以雄风喻王命。又柳永《竹马子》词:“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为此联所化用。
(7)野老:村野老人。
(8)丰岁:丰收年。
(9)除书:拜官之诏书。除去旧官,改授新官日除。这里指令苏轼移廉州安置的诰命。
(10)残年饱饭:化用杜甫《痛后过王倚饮赠歌》:“但得残年饱吃饭”句。残年,一生将尽的年月,指人的晚年。
(11)一壑能专:占有一丘一墼。陆云《逸民赋序》:“古之选民,或轻天下,细万物,而欲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这里指有一块地能退居隐身即可。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初夏淮安道中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淮时。
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横塘渡
横塘渡,临水步。
郎西来,妾东去。
妾非倡家人,红楼大姓妇。
吹花误唾郎,感郎千金顾。
妾家住虹桥,朱门十字路。
认取辛夷花,莫过杨梅树。
有会而作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橘柚垂华实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水帘洞歌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春雨后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折桂令·问秦淮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花犯·小石梅花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
老亲依北海,贱子弃南荒。
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
此中逢故友,彼地送还乡。
愿作枫林叶,随君度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