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寒食

〔宋代〕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作品简介

《壬辰寒食》此诗为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五言律诗,作于其政治生涯低谷期。全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多重意象展现深沉的人生感慨:首联以"杨柳"喻客愁,奠定全诗萧瑟基调;颔联"寒食泪"与"冶城潮"将个人悲情融入地理空间;颈联"雪发朱颜"的强烈色彩对比,凸显岁月蹉跎之痛;尾联"轩冕"与"渔樵"的对举,表露退隐之志。诗中"千万条""欲涨"等用语奇崛瘦硬,体现荆公体"以才学为诗"的特色,而情感沉郁处又近杜甫。

创作背景

《壬辰寒食》此诗作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寒食节,王安石因父丧守制江宁时,以"冶城潮涨""巾发雪出"的意象群,既抒写青年政治家丁忧期间的苦闷(时年32岁已生华发),又暗寓对庆历新政失败的反思,其"欲老渔樵"的表白与后来"矫世变俗"的变法实践形成深刻张力,堪称荆公早期诗歌的精神自传。

翻译注释

翻译

身居他乡的乡思就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了千万条思绪。

尤其是到了寒食节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让冶城涨潮了。

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

不想知道做官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做个渔翁樵夫,终老一生。

注释

(1)客思:客中游子的思绪。思:思绪,心事。

(2)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3)巾:头巾。

(4)雪:喻指白发。

(5)颜朱:颜,容颜。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6)凋:萎谢,引申为憔悴。

(7)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轩,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贵官乘坐。冕,礼帽,古代卿大夫以上所戴,以后专指皇冠。

(8)老:终老。

(9)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者。

全文拼音版

rénchénhánshí
yángliǔchūnfēngqiānwàntiáo
gèngqīnghánshílèizhǎngchéngcháo
jīnxuězhēngchūjìngyánzhūzǎodiāo
wèizhīxuānmiǎndànlǎoqiáo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安石的诗

相关推荐

壬戌清明作

〔清代〕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壬申七夕

〔唐代〕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