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室名可斋或问其义作诗告之

〔宋代〕陆游

得福常廉祸自轻,坦然无媿亦无惊。

平生秘诀今相付,只向君心可处行。

作品简介

《书室名可斋或问其义作诗告之》是宋代诗人陆游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总结自已人生经验的诗。作者诗中提到平常清廉不贪可以得福,避祸,由于心境坦然无惊有益于健康。他的人生秘诀是“只向君心可处行”,自已认为不可行之事,千万不去做。此诗寓含自励、自警、自强之义,充满做人的哲理和智慧。

创作背景

《书室名可斋或问其义作诗告之》此诗于乾道三年(1167)冬作于山阴。陆游正直、有学问,但不乏爱心,且平易近人,乐于助人。虽然在官场上他不善于逢迎、应酬,但退休回乡后,却和邻里的关系相处得十分和谐。陆游将自己的藏书室更名为“可斋”,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室名,陆游便写了该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一个人若能常葆清廉,自然就会福重祸轻。这样就能心地坦然,无愧无惊。

平生我有一个秘诀,现在奉告给你,就是只向着良心认可之处立身行事。

注释

(1)廉:清廉、廉洁。屈原《楚辞·卜居》:“呈嗟默默兮,谁知我之廉贞。”句谓取得高位后经常保持清廉则出现灾祸的危险就会减少或减轻,这样做心中坦然无愧,也不必担心受怕。

(2)相付:付予,授予。

(3)可:正,合适。

全文拼音版

shūshìmíngzhāihuòwènzuòshīgàozhī
chángliánhuòqīngtǎnrán媿kuìjīng
píngshēngjuéjīnxiāngzhǐxiàngjūnxīnchùxíng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诗作近万首,为古代诗人存世作品最多者之一,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他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晚年隐居山阴。其诗豪迈激昂,充满爱国热情,名篇《示儿》《游山西村》等脍炙人口。词与散文亦佳,有《剑南诗稿》传世。

陆游的诗

相关推荐

书情赠蔡舍人雄

〔唐代〕李白

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

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

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猛犬吠九关,杀人愤精魂。

皇穹雪冤枉,白日开昏氛。

泰阶得夔龙,桃李满中原。

倒海索明月,凌山采芳荪。

愧无横草功,虚负雨露恩。

迹谢云台阁,心随天马辕。

夫子王佐才,而今复谁论?

层飙振六翮,不日思腾骞。

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梦钓子陵湍,英风缅犹存。

徒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

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

黄鹤不复来,清风奈愁何!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

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闲时田亩中,搔背牧鸡鹅。

别离解相访,应在武陵多。

书屏风诗

〔隋代〕大义公主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庭。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宋代〕苏轼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

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

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

作诗一笑君应闻。

书文山卷后

〔宋代〕谢翱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

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

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书幽芳亭记

〔宋代〕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榝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书鲁亮侪

〔清代〕袁枚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乾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