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二首

〔唐代〕刘禹锡

【其一】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其二】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作品简介

《忆江南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从春恋人着笔,通过拟人化手法,抒写了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伤春之情;第二首词写作者的惜春之情,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全词把人情物态糅为一体,构思新颖,手法多变,语言朴实无华,结构紧凑奇巧,充分体现了“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词约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阳。其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当时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居易词共三首,刘禹锡的和词共两首。

翻译注释

翻译

【其一】

春光去时离情依依,像在感谢留恋她的洛阳人。柔弱的柳条随风飘扬,像举起衣袖告别离去的春;丛生的兰花被露水沾湿,像惜春的泪水湿透了罗巾;那伤春的美女独坐庭院,望着柳和花将愁眉皱紧。

【其二】

春光正在离去啊,都来珍惜这阳光灿烂的暮春天。那小溪的潺潺流水上,还漂浮着美丽的桃花花瓣;最好是默默无语地看呀想呀,沉醉在竹叶酒的酒杯前。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春景,只盼天天遇上万里无云的晴天。

注释

(1)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晋陶潜《赠羊长史》诗:“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

(2)洛城:洛阳(今属河南)。

(3)弱柳:柳条柔弱,故称弱柳。南朝陈张正见《赋得垂柳映斜溪》:“千仞青溪险,三阳弱柳垂。”

(4)袂:衣袖。

(5)丛兰:丛生的兰草。

(6)裛露:沾上露水。“裛”通“浥”,沾湿。

(7)含嚬:谓皱眉。形容哀愁。“嚬”同“颦”,皱眉。

(8)艳阳年:即艳阳天,阳光灿烂的春天,这里指暮春。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里,飞舞两楹前。兹辰自为美,当避艳阳年。”

(9)无辞:无语,默默地。

(10)竹叶:竹叶酒。

(11)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尊,同“樽”,酒杯。

(12)惟待:只等。

(13)青天:无云的天,指晴天。

全文拼音版

jiāngnánèrshǒu
chūnduōxièluòchéngrénruòliǔcóngfēngmèicónglánshìzhānjīnzuòhánpín
èr
chūngòngyànyángniányóuyǒutáohuāliúshuǐshàngzhúzuìzūnqiánwéidàijiànqīngtiān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霜天晓角·梅

〔宋代〕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代〕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沁园春·又是年时

〔宋代〕王炎午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阳春歌

〔南北朝〕顾野王

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

银鞍侠客至,柘弹婉童归。

池前竹叶满,井上桃花飞。

蓟门寒未歇,为断流黄机。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宋代〕苏轼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