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九

〔唐代〕杜甫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当了十几年的兵,哪能不立一点战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众人争相冒功求赏,我想报功却羞于与他们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争功夺利的事中原也有,何况在这与异族邻壤的边境!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大丈夫应当心怀天下,岂可为个人的困穷而动容!

注释

(1)能无:犹“岂无”“宁无”,但含有估计的意味。

(2)分寸功:极谦言功小。观从军十年馀,可知“府兵制”这时已完全破坏。

(3)众人:指一般将士。

(4)苟得:指争功贪赏。

(5)欲语:二字一顿。想说说自己的功,又不屑跟他们同调,干脆不说也罢。

(6)四方志:指为国戍边而言。

(7)固穷:坚守素志而不失气节。

前出塞九首·其九拼音版

qiánchūsàijiǔshǒu··jiǔ
cóngjūnshíniánnéngfēncùngōng
zhòngrénguìgǒuxiūléitóng
zhōngyuányǒudòuzhēngkuàngzàiróng
zhàngfāngzhìānqióng

作品简介

《前出塞九首·其九》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盛唐边塞诗的反思之作,以老兵视角解构战争神话。诗中"从军十年余"写时间虚耗,"能无分寸功"讽赏罚不公,"众人贵苟得"揭军功造假,"欲语羞雷同"显良知挣扎。全诗以冷峻白描剥去战争荣耀外衣,语言如刀刻斧凿,在40字中完成从个体遭遇到制度批判的升华,展现了杜甫"史诗"笔法的早期成熟。

创作背景

《前出塞九首》此诗作于天宝十载(751年),与《兵车行》为同期作品。时值杨国忠为邀战功,强征百姓赴南诏送死,唐军惨败。杜甫通过"十年老兵"的控诉,直指盛唐军事扩张的腐败根基。作品诞生于安史之乱前夜,其"贵苟得"的批判,预言了三年后帝国崩溃的内在危机,体现了诗人"见盛观衰"的历史洞察力。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塞下曲

〔唐代〕张祜

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