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是杜甫任左拾遗时创作的节令应制诗,以"冻全消"的反常气候隐喻政治回暖。首联"常年"与"今年"的对比,暗示肃宗朝局转机;颔联"萱草雪色""柳条春光"的意象对举,将自然物候政治化;颈联"纵酒""还家"的闲适,折射谏官难得的松弛;尾联"口脂面药"(防冻膏)的赏赐细节,体现皇恩的具象化。全诗在谨严的七律形式中,以"漏泄春光"的双关语,含蓄表达对中兴气象的期待。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腊日》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腊日(十二月初八),时杜甫任门下省左拾遗。唐制有腊日赐药传统(《唐六典》载),"翠管银罂"指皇家器皿。诗中"冻全消"或实写气候异常,亦暗指房琯案后政治压力的暂时缓解,反映杜甫早期应制诗"微婉讽谏"的特点。
翻译注释
翻译
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今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
山陵间的雪都已消融露出了嫩绿的萱草,透过烂漫的春光,纤细的柳枝随风起舞。
想要在这良宵夜纵酒狂饮,一醉方休,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
皇帝召近臣晚入于内殿,赐食,加口脂腊脂,感念皇帝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注释
(1)遥:遥远。
(2)紫宸朝:宣政殿北曰紫宸门,内有紫宸殿,即内衙之正殿。
(3)翠管:碧玉镂雕的管状盛器。
(4)银罂:指银质或银饰的贮器。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腊前月季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腊八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日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腊月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遽遽。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