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清新活泼的采莲歌,属“相和歌辞”。全诗以“莲叶何田田”展开江南水乡的盎然生机,后五句通过“鱼戏莲叶”的方位变化,以复沓回环的句式展现鱼儿自由穿梭的动态画面。诗歌语言质朴明快,节奏轻灵流动,既保留民歌的即兴感,又暗含早期五言诗的雏形,被誉为“汉乐府最富生趣的篇章”。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江南》此诗约产生于西汉乐府采诗时期(前2世纪左右),是长江流域采莲劳动中的即兴歌唱。汉代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理念在此诗中充分体现,鱼莲相戏的意象既隐喻男女欢爱,亦折射百姓对丰饶自然的赞美。作品摆脱《诗经》四言束缚,开创性地运用方位铺排,成为后世文人拟乐府诗的典范,对南朝《西洲曲》等民歌影响深远。
翻译注释
翻译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注释
(1)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2)何:多么。
(3)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者介绍
汉乐府是西汉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亦指由其采集、创作并演唱的诗歌总称。其职能为制礼作乐、采集民歌,由此保存了大量民间歌辞。乐府诗语言质朴,叙事性强,真实反映了汉代社会风貌与人民情感,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名篇。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影响了后世五言诗与叙事诗的发展,是《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汇集。
相关推荐
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