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农村生活情景的小词。词的上阕以父老家庭生活开头,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农人因为「雨水匀」而产生的欣喜之情。下阕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的热闹春景图。词中写山村父老盼望丰收的愉快心情及花鸟迎春的怡人景色。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村生活的贫困。此词绘景纯用白描,以物拟人,生气勃勃,欢快跳动,足见词人由衷欣喜之情。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生活在“南共北,正分裂”的历史时期。面对金兵的不断南侵,他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于中年蒙受谗劾。辛弃疾近20年的赋闲生涯,有10年之久是在铅山县八都乡期思村瓜山之下的瓢泉度过的。
庆元六年(1200),在瓢泉边,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使得辛弃疾深为感动,灵感翻飞,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今年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他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地发愁了,也不会再愁无米下锅,而让甑子积满着灰尘。
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啼叫着,像是在劝我多喝几杯,桃树的嫩枝上已经绽出娇艳的花朵,十分逗人喜爱。梨花开满树,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给它新添了一头白髮。
注释
(1)匀:这里指雨量适时适度。
(2)颦:皱眉。
(3)殷勤:态度热切。
(4)谢:告别。
(5)却:语助词,用在动词之后。
(6)甑:瓦制炊具,可以用于蒸饭。“甑中尘”谓无米下炊,甑中积满尘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
(7)小桃:即桃树。
(8)无赖:顽皮,淘气。
(9)撩:引逗,挑弄,招惹。
(10)白头新:白色的新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辛弃疾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浣溪沙·六郡良家最少年
六郡良家最少年,戎装骏马照山川。闲抛金弹落飞鸢。
何处高楼无可醉,谁家红袖不相怜。人间那信有华颠。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浣溪沙·史院得告归西山
万顷风烟入酒壶,西山归去一狂夫。皇家结网未曾疏。
情性本宜闲处著,文章自忖用时无。醉来聊为鼓咙胡。
浣溪沙·寄严荪友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於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