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米帖

〔唐代〕颜真卿

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

今又磬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

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辛。

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作品简介

《乞米帖》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约书于永泰元年(765年)。拓本。行书,信札。36.5×16.5厘米。凡4行,计44字。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

据宋欧阳修《集古录》云:“此本墨迹在余亡友王子野家。子野生于相家而清苦甚寒士,尝模帖刻石遗于朋友。”米芾《宝章待访录》云:《乞米帖》“真帖楮纸在朝请郎苏 处,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于关中安氏,士人多有临拓本。此卷古玉轴,缝有‘舜元'字印,范仲淹而下题跋。”后真迹迷失。可见北宋时,已有临拓本传世。《忠义堂帖》不见“舜元”字印及诸人题跋,当是以模本入石者。

翻译注释

翻译

不擅长谋求生计的我,全家人吃粥,已经几个月。

现又用尽没有,仅有的是忧愁煎迫,能够的只能依靠我们的深厚情谊。

因此无奈写信投奔告助,恩惠一些米粟,渡过艰难辛苦。

还请宽容我的打扰。真卿书。

注释

全文拼音版

tiē
zhuōshēngshìjiāshízhōuláishùyuè
jīnyòuqìngjiézhǐyōujiānzhéshìshēnqíng
lìngtóugàohuìshǎoshíjiānxīn
réngshùgànfánzhēnqīngzhuàng

作者介绍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的诗

相关推荐

赠卫八处士

〔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戏题牡丹

〔唐代〕韩愈

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宋代〕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读书

〔唐代〕柳宗元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疴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记九溪十八涧

〔清代〕林纾

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迭,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䌹。

夜泊钱塘

〔明代〕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