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此诗为范仲淹酬答李光化的第二首,以颂承平、咏闲适为主题。首联以“尧舜风”赞时代太平,戏言友人书信“半空空”(或喻闲适无冗事);颔联以“吏归早”“民意丰”勾勒政简民安的理想治理;颈联细绘石鼎斗茶、海螺行酒的雅趣生活,乳白茶沫与红波酒色相映成趣;尾联将宴饮雅兴延至秋月之下,尽显洒脱超然。全诗语言明快,意象清丽,在闲适之中暗含儒家仁政理想,展现了范仲淹刚毅外的另一面诗风。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
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尺素半空空。
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
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
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此诗与前首作于同期(庆历六年后),范仲淹外放邓州期间。李光化时任光化军使,寄诗述当地治绩与闲适生活,范仲淹以此诗酬和。诗中“承平尧舜风”虽带颂世意味,亦含对新政失败后表面太平的隐忧;“吏归早”“民意丰”实为范氏“先忧后乐”思想中仁政实践的缩影。斗茶行酒之乐,折射出宋代士大夫生活情趣,而“移席秋光月下”更显其超然物外的胸襟。
翻译注释
翻译
天下太平,沐浴着尧舜般的仁风,您寄来的书信,字里行间尽是闲适情浓。
公庭无事,官吏早早归返,野外传来民歌,百姓富足欢容。
石鼎中斗茶正酣,乳白茶沫翻涌,海螺杯里斟满美酒,酒波滟滟绯红。
宴堂之上嘉宾兴致未减,索性将宴席移至庭院,融入秋光月色中。
注释
(1)承平:治平相承;太平。
(2)尺素:指书信。
(3)滟:水波。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酬王晋安
梢梢枝早劲,涂涂露晚晞。
南中荣桔柚,宁知鸿雁飞。
拂雾朝青阁,日旰坐彤闱。
怅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
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
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
酬郭简州寄柑子
霜规不让黄金色,圆质仍含御史香。
何处同声情最异,临川太守谢家郎。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辞满六宫。
酬朱监纪四辅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酬问师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
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烟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酬唐仁烈相别后喜阻风未发见寄
离心一起泪双流,春浪无情也白头。
风若有知须放去,莫教重别又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