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

〔宋代〕范仲淹

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尺素半空空。

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

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

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

作品简介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此诗为范仲淹酬答李光化的第二首,以颂承平、咏闲适为主题。首联以“尧舜风”赞时代太平,戏言友人书信“半空空”(或喻闲适无冗事);颔联以“吏归早”“民意丰”勾勒政简民安的理想治理;颈联细绘石鼎斗茶、海螺行酒的雅趣生活,乳白茶沫与红波酒色相映成趣;尾联将宴饮雅兴延至秋月之下,尽显洒脱超然。全诗语言明快,意象清丽,在闲适之中暗含儒家仁政理想,展现了范仲淹刚毅外的另一面诗风。

创作背景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此诗与前首作于同期(庆历六年后),范仲淹外放邓州期间。李光化时任光化军使,寄诗述当地治绩与闲适生活,范仲淹以此诗酬和。诗中“承平尧舜风”虽带颂世意味,亦含对新政失败后表面太平的隐忧;“吏归早”“民意丰”实为范氏“先忧后乐”思想中仁政实践的缩影。斗茶行酒之乐,折射出宋代士大夫生活情趣,而“移席秋光月下”更显其超然物外的胸襟。

翻译注释

翻译

天下太平,沐浴着尧舜般的仁风,您寄来的书信,字里行间尽是闲适情浓。

公庭无事,官吏早早归返,野外传来民歌,百姓富足欢容。

石鼎中斗茶正酣,乳白茶沫翻涌,海螺杯里斟满美酒,酒波滟滟绯红。

宴堂之上嘉宾兴致未减,索性将宴席移至庭院,融入秋光月色中。

注释

(1)承平:治平相承;太平。

(2)尺素:指书信。

(3)滟:水波。

全文拼音版

chóuguānghuàjiànèrshǒu··èr
wànchéngpíngyáoshùnfēng使shǐjūnchǐbànkōngkōng
tíngzhōngshìguīzǎowàiyǒumínfēng
shídǐngdòuchábáihǎiluóxíngjiǔyànhóng
yàntángwèijǐnjiābīnxìngxiàqiūguāngyuèzhōng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贫寒,苦学成才,官至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等改革主张。其名篇《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传诵,彰显其家国情怀。词作《渔家傲·秋思》开豪放词先声。文武兼备,戍边西北时被誉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谥号“文正”,为后世儒臣典范。

相关推荐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王晋安

〔南北朝〕谢朓

梢梢枝早劲,涂涂露晚晞。

南中荣桔柚,宁知鸿雁飞。

拂雾朝青阁,日旰坐彤闱。

怅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

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

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

酬朱监纪四辅

〔清代〕顾炎武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