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城北门

〔宋代〕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秋州。

作品简介

《秋晚登城北门》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登城所见所想。首联叙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点明题旨。颔联抒写自己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兴起的失地之愁。颈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尾联写自己对“横槊赋诗”往事的追忆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痛苦。此诗以诗人之“愁”贯穿全篇,感情激愤,意想沉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九月。诗人当时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激起了对关中失地和要塞大散关的怀念。进而写了这首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忧国伤时的深情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

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

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

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秋州!

注释

(1)幅巾藜: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称为幅巾。藜:草本植物,用它的茎做成的手杖叫“藜杖”。

(2)卷地: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

(3)散关:即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

(4)杜陵秋: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人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

(5)山河兴废供:山河兴废:指北方沦陷区至今还没有收复。兴废,这里偏用“废”字。供,令人,使人。

(6)身世:指诗人所处的时代及自身的遭遇。

(7)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8)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9)秋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指关中地区。

全文拼音版

qiūwǎndēngchéngběimén
jīnzhàngběichéngtóujuǎn西fēngmǎnyǎnchóu
diǎnfēngchuánsànguānxìnliǎngxíngyàndàilíngqiū
shānxìngfèigōngsāoshǒushēnshìānwēilóu
héngshuòshīfēimènghúnyóuràoqiūzhōu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诗作近万首,为古代诗人存世作品最多者之一,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他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晚年隐居山阴。其诗豪迈激昂,充满爱国热情,名篇《示儿》《游山西村》等脍炙人口。词与散文亦佳,有《剑南诗稿》传世。

陆游的诗

相关推荐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日偶成

〔宋代〕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秋思

〔宋代〕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秋兴八首·其一

〔唐代〕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夜即事

〔清代〕曹雪芹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

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代〕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秋胡行二首·其二

〔魏晋〕曹丕

泛泛渌池,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

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

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