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注释
(1)稠:密。
(2)畏: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
(3)行步:脚步。
(4)欹:歪斜。
(5)实:一作“独”。
(6)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7)料理:安排、帮助。
(8)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1)稠:密。
(2)畏: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
(3)行步:脚步。
(4)欹:歪斜。
(5)实:一作“独”。
(6)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7)料理:安排、帮助。
(8)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二》是杜甫组诗中的一首七言绝句,展现诗人独步江畔赏花的闲适情趣。诗中"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以拟人手法写春花繁盛之态,而"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则在自嘲中流露超然。全诗语言活泼,在杜甫沉郁诗风中独显轻快,是其成都草堂时期闲适诗的代表。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二》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50岁,居成都草堂。时安史之乱未平,但蜀中相对安定。诗中"怕春"的戏谑与"白头人"的感慨形成张力,既写春光烂漫令人应接不暇,又暗含诗人暂得安居的慰藉。七绝组诗的形式,体现杜甫对盛唐绝句艺术的创新性发展。
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
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
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
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扬,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淡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冷胭脂。为问世界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花开花落一年中。惜残红,怨东风。恼煞纷纷如雪扑帘栊。坐对飞花花事了,春又去,太匆匆。
惜花有恨与谁同。晓妆慵。忒愁侬。燕子来时红雨已濛濛。尽有春愁衔不去,无端底,是游蜂。
极浦烟消水鸟飞。离筵分首时,送金卮。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日暮天空波浪急,芳草岸,雨如丝。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
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
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
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