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为韦偃双松图歌》这首七言歌行是杜甫为画家韦偃的双松图所作的题画诗。诗中不仅生动再现了画作的惊人艺术效果,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将静态的画境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世界。全诗气势磅礴,想象奇崛,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中有画"的大家手笔,是中国古代题画诗中的杰作。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请公放笔为直干。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韦偃是当时著名画家,尤擅画松。诗中"白摧朽骨"、"黑入太阴"等句,以诗歌语言诠释水墨技法;"请公放笔为直干"既是对画家的期许,也暗含诗人刚直不阿的人格追求。此时安史之乱未平,杜甫借题画表达对坚韧精神的礼赞,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翻译注释
翻译
天下有几人精于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还年轻。
画成停笔便觉松梢长风起,满堂观者无不动容叹神奇。
两株古松暴裂着长满苔藓的皮,盘绕的高枝有如青铁交错而屈曲。
剥蚀的树干好像龙虎的白骨,阴森的树叶好像低垂的雷雨。
松很处一位西域僧人在静息,眉发斑白神情超脱无拘羁。
袒露右肩光着双脚,身前松子落满地。
韦侯啊韦侯尽快来相见,我有一匹好素绢。
其价不亚于锦绣缎,我已让人把它修饰得平展,
请您挥笔画直干。
注释
(1)毕宏:当时著名画家,善画古松奇石,天宝年间官为御史,后拜给事中。
(2)绝笔:谓画成而搁笔。
(3)长风起纤末:形容此画之笔力劲健,风格高举。
(4)嗟:赞叹。
(5)屈铁:比喻松枝弯曲而色黑如铁。
(6)太阴:这里指阴森黑暗。
(7)胡僧:西域僧人。
(8)憩:休息。
(9)庞眉皓首:长眉白头。
(10)住著:佛教用语,即执著。
(11)偏袒右肩:佛教徒身披袈裟,袒露右肩,以表示恭敬。
(12)韦侯:即韦偃。
(13)数:快。
(14)东绢:四川盐亭县有鹅溪,县出绢,谓之鹅溪绢,亦名东绢。
(15)锦绣段:精美的丝织品。
(16)光凌乱:指素绢舒展时光影凌乱的样子。
(17)直干:指树干挺拔的松树。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戏子由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戏赠友人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戏呈孔毅父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戏马台
据鞍指挥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
戏为六绝句·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戏题阶前芍药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一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
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
戏题王处士书斋
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
石径可行苔色厚,钓竿时斫竹丛疏。
欺春只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莫道无金空有寿,有金无寿欲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