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

〔宋代〕辛弃疾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作品简介

《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是宋代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颂扬陶渊明,上片赞其人品高尚淳朴,作者的生活境遇与之相似,他敬佩陶渊明,以淳朴之心与乡民相交,对黑暗和凶险的政坛毫无留恋地抽身勇退,颇有取药自疗的意思。下片誉其诗清新纯真,谓陶渊明诗歌清新淡远,淳朴真挚的特点,将流传千秋。整首词采用了很多夸张的笔法,多处化用陶渊明的诗句,表达出词人对陶渊明的称赞和仰慕之情。

创作背景

《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这首词作年莫考。约作于庆元中,“庆元党禁”时期,词人闲居瓢泉时,读陶渊明诗入迷,以至于爱不释手,乃借小词以遣怀。在宋代,经过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朱熹等人的极力推崇,进一步确立了陶渊明在文学史上一流大家的地位,陶渊明也是辛弃疾最喜爱的作家之一。辛弃疾在《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念奴娇·重九席上》里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陶渊明千古一人的赞誉。稼轩词中歌咏陶渊明,或化用其作品语词掌故的,多达60首,占稼轩词总数近十分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陶潜晚年躬耕田园,无怨无悔于清贫,偶尔还杀鸡设酒邀请邻居畅饮。心中绝无晋宋间战乱不断、南北分裂事,自比是上古时代人。

千百年之后,仍有百余篇诗文流传于世,文中更没有一字不清新纯真。倘若东晋王谢两大望族诸郎在,也比不上柴桑道上的尘土高洁。

注释

(1)晚岁躬耕不怨贫:陶渊明四十一岁以后,弃官归隐,躬耕田亩,无怨无悔。晚岁:晚年。躬耕:亲身耕作。

(2)只鸡斗酒聚比邻:参见陶渊明《归园田居》之五:“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又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之一:“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比邻:近邻,邻居。

(3)都无晋宋之间事:谓陶渊明作品中表面上很少涉及晋、宋之际时事。参见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宋之间事: 指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即东晋末年、刘宋初年之间的事情。

(4)自是羲皇以上人:谓陶渊明自是远古时代高人,参见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义皇,即上古时代伏羲氏。羲皇以上人:上古时代的人。

(5)千载后:陶渊明距辛弃疾此时约八百年,此处举成数,称千载。

(6)百篇存:《陶渊明集》现存诗125篇。

(7)清真:纯真自然。参见苏轼《和陶饮酒诗二十首》之三:“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8)王谢:指六朝时代的豪门贵族。

(9)柴桑:古县名,陶渊明故乡,在今江西九江县一带。陶渊明中年以后归隐于此。

(10)陌上尘:路上的尘土。

全文拼音版

zhètiān··wǎnsuìgōnggēngyuànpín
wǎnsuìgōnggēngyuànpínzhīdǒujiǔlíndōujìnsòngzhījiānshìshìhuángshàngrén
qiānzǎihòubǎipiāncúngèngqīngzhēnruòjiàowángxièzhūlángzàiwèicháisāngshàngchén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爱国将领,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慷慨激昂,充满抗金复国之志,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被誉为“词中之龙”。曾组建义军抗金,南归后屡遭排挤,壮志难酬。词风雄浑豪迈,亦不乏田园清新之作,有《稼轩长短句》传世,是宋词巅峰代表之一。

辛弃疾的诗

相关推荐

鹧鸪天·送人

〔宋代〕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三山道中

〔宋代〕辛弃疾

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新剑戟,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

鹧鸪天·和昌父

〔宋代〕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