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边阁

〔唐代〕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作品简介

《宿江边阁》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孤寂的江边夜景寄寓忧国之情。前两联写景,"暝色延山"与"孤月翻浪"形成动静相生的画面,薄云栖岩、鹳鹤夜飞的意象烘托出空寂氛围。后两联抒情,豺狼喧食的骇人意象直指战乱现实,尾联"无力正乾坤"的沉痛自省,将个人漂泊与家国忧思融为一体。全诗以精炼的意象群构成多重隐喻,展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创作背景

《宿江边阁》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时值安史之乱虽平,但蜀中崔旰之乱又起,吐蕃屡犯西北。"豺狼得食"既写实景,又喻战乱中横行的军阀;"无力正乾坤"的慨叹,反映诗人老病漂泊中对时局的深切忧虑,是其"诗史"精神的深刻体现。

翻译注释

翻译

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过来,高高的西阁临近三峡瞿塘关。

淡淡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

互相追飞的鹳鹤已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声喧。

战乱不停辗转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

注释

(1)暝色:即暮色,夜色。

(2)延:展开,延伸。

(3)高斋:即江边阁。

(4)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

(5)际:之间。

(6)宿:栖宿。

(7)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

(8)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

(9)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

(10)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全文拼音版

宿jiāngbiān
míngyánshānjìnggāozhāishuǐmén
yúnyán宿yuèlàngzhōngfān
guànzhuīfēijìngcháilángshíxuān
miányōuzhànzhèngqiánkū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宿紫阁山北村

〔唐代〕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宿湖中

〔唐代〕白居易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宿龙兴寺

〔唐代〕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松青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宿云门寺阁

〔唐代〕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宿龙宫滩

〔唐代〕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只是说家乡?

宿虾湖

〔唐代〕李白

鸡鸣发黄山,暝投虾湖宿。

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

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

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

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宿阳朔山寺

〔明代〕蓝智

晚景孤村僻,松门试一登。

秋山黄叶雨,古寺白头僧。

坏壁穿新竹,空床覆旧藤。

宦情与禅意,寂寞共寒灯。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唐代〕李白

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

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

徒令魂入梦,翻觉夜成秋。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

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