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弟消息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

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

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

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

作品简介

《得弟消息二首·其二》是杜甫在战乱中收到弟弟杜颖家书后所作的五言律诗,以血泪文字书写家族离散的锥心之痛。首联"懦归""衰往"的兄弟对举,道尽乱世手足的生存困境;颔联化用《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典故,反衬现实中的无力相助;颈联"生理何颜面"的自责与尾联"命如丝"的家族危机,将私人家书升华为安史之乱中千万家庭的共同悲剧。全诗以书信体特有的私密口吻,完成对时代浩劫的史诗记录。

创作背景

《得弟消息二首·其二》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时洛阳再陷叛军,其弟杜颖被困河南。"两京三十口"指杜氏家族分散在长安、洛阳的成员(实际幸存者不足半数)。诗中"乌鹊喜"反用曹操《短歌行》典,以喜鹊报信的传说反讽战乱中家书的珍贵与无奈,是杜甫"以家书证史"的典型诗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知道你生性胆小怕事,要回到西京来是不可能的,我年老力衰要到你那儿去也是遥遥无期。

看来乌鹊报喜,只是空喜一场,我也深负鶺鴒之意,兄弟二人只能心心相印,而人却不能相见。

面对生活上的困境,心中羞愧难言,一年到头无时无刻不在被忧伤愁绪困扰着。

东京西京两家人口已有三十口,不但我们兄弟两人难保,全家人都命如悬丝,危在旦夕。

注释

(1)未期:无期。谓不知何日。

(2)浪传:空传;妄传。

(3)鶺鴒诗:喻指为兄弟危难而着急。鶺鴒:鸟类的一属。

(4)生理:生计。

(5)何颜面:谓穷困而惭。

(6)忧端:愁绪。

(7)三十口:当合杜甫和杜颖两家而言。张远注:两京,公在西京,弟在东京也。三十口,合公与弟家属而言,公《赴奉先》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止言十口,可明征矣。

全文拼音版

xiāoèrshǒu··èr
nuòguīshuāiwǎngwèi
làngchuánquèshēnlíngshī
shēngyánmiànyōuduānqiěsuìshí
liǎngjīngsānshíkǒusuīzàimì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得献吉江西书

〔明代〕何景明

近得浔阳江上书,遥思李白更愁予。

天边魑魅窥人过,日暮鼋鼍傍客居。

鼓柁湘江应未得,买田阳羡定何如?

他年淮水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唐代〕柳宗元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得内子病中札

〔清代〕张问陶

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

飞鸿呼偶音常苦,栖凤将雏瘦可怜。

梦远枕偏云叶髻,寄愁买贵雁头笺。

开缄泪涴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秦〕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