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已暮

〔五代〕牛希济

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作品简介

《谒金门·秋已暮》是五代词人冯延巳(一作牛希济,一作成幼文)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上片描绘出一幅秋林晓行图,并且由这一片秋色引发思妇对情人别后境况的悬想,清楚地写出羁愁,下片用曲笔写闺妇因怀念情人、思绪不断而彻夜难眠。全词写景如画,情景交融,逼真地刻画出闺妇孤寂凄苦的心绪。

创作背景

《谒金门·秋已暮》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就内容来看,当是作者为抒发羁愁离怀而作。关于本词作者,一说是牛希济,一说是成幼文,一说是冯延巳,据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昭岷考证,当是冯延巳。

翻译注释

翻译

分别时正是秋暮,关山重重连着条条远路。征马嘶鸣,你挥着鞭儿将驰向何处。鸟儿默默地看着你远去,清晓的寒霜满树。

紫禁城中的声声钟鼓,惊断梦忆往事的追溯,梦醒时檀枕上泪滴无数。一点红日如血的殷红,殷红凝和着薄薄的晨雾,翠眉锁愁却无人相诉。

注释

(1)关山:泛指关塞和山岳。

(2)歧路:岔道。

(3)禁城:宫城。

(4)枕檀:即檀枕。

(5)凝红:指溶有脂粉的眼泪。

(6)翠蛾:指女子黑而细长的眉毛。

全文拼音版

jīnmén··qiū
qiūchóngdiéguānshānyáobiānchùxiǎoqínshuāngmǎnshù
mèngduànjìnchéngzhōnglèizhěntánshùdiǎnnínghóngcuìéchóu

作者介绍

牛希济(872—?),陇西(今甘肃)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牛希济的诗

相关推荐

谒金门·凭画槛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谒金门·留不得

〔五代〕孙光宪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谒金门·吟望直

〔宋代〕赵淇

吟望直,春在阑干咫尺。山插玉壶花倒立,雪明天混碧。

晓露丝丝琼滴,虚揭一帘云湿。犹有残梅黄半壁,香随 流水急。

谒金门·愁脉脉

〔宋代〕陈克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谒金门·空相忆

〔唐代〕韦庄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谒金门·秋感

〔宋代〕苏轼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月明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