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山寺秋景图。首联"野寺残僧"与"山园细路"点明古寺的荒僻幽深;颔联"麝香眠石竹"与"鹦鹉啄金桃"的工笔对仗,在静谧中暗藏生机;颈联"乱水""悬崖"的险峻与"通人过""置屋牢"的奇巧形成张力;尾联"重阁晚"与"见秋毫"的远近对照,展现诗人老境中的敏锐观察力。全诗将山寺的荒凉与自然的野趣相融,在简淡笔墨中蕴含禅意。
山寺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山寺》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初至夔州游历当地山寺所作。夔州地势险峻多古寺,诗中"金桃"或为当地特产(《新唐书》载夔州贡金桃、荔枝),"残僧少"反映安史之乱后佛教寺院的衰败。在"百里见秋毫"的远眺中,既见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捕捉,亦隐含对时代动荡的宏观洞察。
翻译注释
翻译
荒凉的山寺里和尚很少,蜿蜒的小路愈盘愈高。
麝香在石竹丛里安睡,鹦鹉悠闲地啄食金桃。
乱流的溪水行人可以趟过,悬崖上建构的屋宇十分牢靠。
登上山顶的高阁天色已晚,百里之外还能望见飞鸟的毫毛。
注释
(1)细路:登山小路。
(2)麝香:鹿属。本名麝香鹿,俗名香麝,其腹部阴囊旁有香腺,其分泌物香气极浓,因名香麝。
(3)石竹:属石竹科,多年生草本,丛生有节,高一二尺,夏日开花,色有深红、浅红、白色等。
(4)金桃:即黄桃。
(5)乱水:山中泉水,纵横乱流,可涉足而过的叫乱水。水一作“石”。
(6)悬崖置屋牢:指麦积山上房舍。
(7)上方:指僧之方丈,在山顶。
(8)秋毫: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比喻细微之物。秋一作“纤”。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山坡羊·未央怀古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山坡羊·愁眉紧皱
愁眉紧皱,仙方可救,刘伶对面亲传授。满怀忧,一时愁,锦封未拆香先透,物换不如人世有。朝,也媚酒;昏,也媚酒。
山村五绝·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山家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山雨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中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山坡羊·伏低伏弱
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山坡羊·晨鸡初叫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山上树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山扉夜坐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
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