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水歌》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阆州(今四川阆中)嘉陵江的壮丽景色。诗中“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以瑰丽比喻写江水之清透,而“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则捕捉光色变幻的瞬间生机。全诗以跳脱的想象力和鲜活的动态描写,展现杜甫山水诗的另一面向,是其纪行诗中的佳作。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阆水歌》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杜甫52岁,流寓阆州时。时安史之乱初平,但吐蕃入侵长安,蜀中动荡。诗中“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的恬淡画面,与“阆州城南天下稀”的赞叹,既写实景,又暗含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反映乱世中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
翻译注释
翻译
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
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
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
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沙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注释
(1)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重庆市注入长江。
(2)石黛碧玉相因依:形容江色之清绿。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3)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4)巴童:巴地儿童。
(5)攲:倾斜。
(6)水鸡:水鸟名。
(7)阆中:是举全部而言。
(8)胜事:美景。这里指山水之美。
(9)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
(10)阆州城南天下稀: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错绣如锦屏,号为天下第一。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南柯子·怅望梅花驿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送周子充左史奉祠归庐陵
黄鹄飘然下九关,江船载月客俱还。
名高岂是孤臣愿,身退聊开壮士颜。
倾盖当年真旦暮,沾巾明日有河山。
后期淹速都难料,相对犹怜鬓未斑。
金陵歌送别范宣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沈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春望词四首·其二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祖逖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群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缫丝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傀儡吟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荷叶杯·弱柳好花尽拆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水龙吟·寿李长孺
清江社雨初晴,秋香吹彻高堂晓。天然带得,酒星风骨,诗囊才调。沔水春深,屏山月淡,吟鞭俱到。算一生绕遍,瑶阶玉树,如君样、人间少。
未放鹤归华表。伴仙翁、依然天杪。知他费几,雁边红粒,马边青草。待得清夷,彩衣花绶,哄堂一笑。且和平心事,等闲博个,千秋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