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水歌

〔唐代〕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作品简介

《阆水歌》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阆州(今四川阆中)嘉陵江的壮丽景色。诗中“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以瑰丽比喻写江水之清透,而“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则捕捉光色变幻的瞬间生机。全诗以跳脱的想象力和鲜活的动态描写,展现杜甫山水诗的另一面向,是其纪行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阆水歌》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杜甫52岁,流寓阆州时。时安史之乱初平,但吐蕃入侵长安,蜀中动荡。诗中“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的恬淡画面,与“阆州城南天下稀”的赞叹,既写实景,又暗含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反映乱世中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

翻译注释

翻译

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

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

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

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沙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注释

(1)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重庆市注入长江。

(2)石黛碧玉相因依:形容江色之清绿。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3)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4)巴童:巴地儿童。

(5)攲:倾斜。

(6)水鸡:水鸟名。

(7)阆中:是举全部而言。

(8)胜事:美景。这里指山水之美。

(9)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

(10)阆州城南天下稀: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错绣如锦屏,号为天下第一。

全文拼音版

lángshuǐ
jiālíngjiāngsuǒshídàixiāngyīn
zhèngliánlànghuāchūgèngchūncóngshāguī
tóngdàngjiǎngguòshuǐxiánláifēi
lángzhōngshèngshìchángduànlángzhōuchéngnántiānxià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金陵歌送别范宣

〔唐代〕李白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沈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宋代〕汤恢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祖逖北伐

〔宋代〕司马光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群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缫丝行

〔宋代〕范成大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水龙吟·寿李长孺

〔宋代〕吴泳

清江社雨初晴,秋香吹彻高堂晓。天然带得,酒星风骨,诗囊才调。沔水春深,屏山月淡,吟鞭俱到。算一生绕遍,瑶阶玉树,如君样、人间少。

未放鹤归华表。伴仙翁、依然天杪。知他费几,雁边红粒,马边青草。待得清夷,彩衣花绶,哄堂一笑。且和平心事,等闲博个,千秋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