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代〕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作品简介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组诗的第二首,咏怀战国楚辞作家宋玉。诗人通过凭吊宋玉遗迹,抒发了对这位文学前辈的敬仰和异代知音的感慨。全诗怀古伤今,意境苍凉,将个人身世与历史沉思融为一体,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时期。宋玉故宅在归州(今湖北秭归),杜甫未亲至而神往。诗中"云雨荒台"指宋玉《高唐赋》中楚王梦神女事;"楚宫泯灭"暗喻唐王朝衰败。杜甫以"萧条异代"自比宋玉的怀才不遇,既致敬文学传统,又寄寓对当代"风流儒雅"沦丧的批判,是其咏史怀古诗的典范。

翻译注释

翻译

草木凋零是因知宋玉的悲伤,文采洒脱学问渊博可当我师。

遥想千秋往事不禁泪洒衣襟,我们虽不同世却是同样失意。

故居里你枉然留下斐然文采,巫山云雨旧事难道只是说梦。

可叹的是楚宫已经完全消失,有船夫指点遗迹却令人怀疑。

注释

(1)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2)萧条异代不同时: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3)故宅:江陵和归州 (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

(4)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5)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6)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楚宫:楚王宫。

全文拼音版

yǒng怀huáishǒu··èr
yáoluòshēnzhīsòngbēifēngliúshī
chàngwàngqiānqiūlèixiāotiáodàitóngshí
jiāngshānzháikōngwénzǎoyúnhuāngtáimèng
zuìshìchǔgōngmǐnmièzhōurénzhǐdiǎndàojī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咏田家

〔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咏史

〔南北朝〕鲍照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咏庭梅寄人

〔唐代〕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咏桃

〔唐代〕李世民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咏雨·其一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