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子遹》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给儿子陆子遹的一首论诗诗。此诗以自述学诗经历为线索,阐发了陆游的诗歌创作理念。前四联回顾自己从追求辞藻华丽到领悟诗歌宏大意境的转变,以“石漱湍濑”喻指奇崛诗风,坦言虽倾慕李杜却未得精髓;后三联批判晚唐温李诗风绮靡不足取,强调诗道庄严(“诗为六艺一”),反对以技巧炫技(“狡狯”)。末句“工夫在诗外”为全诗精髓,主张诗人应超越文字技巧,从生活阅历、人格修养中寻求诗境升华。全诗语言简练,逻辑清晰,是宋代以诗论诗的典范之作。
示子遹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示子遹》此诗作于陆游晚年(约公元1200年前后),时诗人闲居山阴。陆游一生创作万余首诗,晚年对诗歌本质有深刻反思。诗中“元白”“温李”之评,反映南宋诗坛对中晚唐诗风的批判性继承;而“工夫在诗外”既是陆游自身创作经验的总结(其诗风雄浑沉郁源于抗金经历与家国情怀),也是对宋代诗学“重理趣、轻雕琢”传统的呼应。此诗作为家训,旨在引导儿子超越形式技巧,追求诗歌的精神境界与现实关怀。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最初学写诗的时候,只追求文辞华美。
中年才有所领悟,逐渐窥察境界的宏大。
怪笔奇句偶尔写出,有如顽石被急流冲洗。
李白、杜甫像数仞高墙,我常恨自己领会不深。
元稹、白居易只能说到达了门边,温庭筠、李商隐显然还不值一提。
即使是扛鼎之作,也没有达到三昧的境界。
诗是六艺之一,哪能仅仅当作笔墨游戏呢?
你果真要学习写诗,作诗的工夫,在于诗外的历练。
注释
(1)但欲:想要。
(2)工:通“攻”,致力学习或研究。
(3)藻绘:优美华丽的词藻语汇。
(4)湍濑:水浅流急处;石上的急流;水浅流急处。
(5)自郐: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
(6)扛鼎: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7)狡狯:游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三子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示周掾祖谢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示金陵子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示从孙济
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权门多噂?,且复寻诸孙。
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
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
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示冕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鬟鬟。
好亲灯光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
衔命年年巡塞北,思亲夜夜想江南。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示儿子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示圆阇梨偈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