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

〔唐代〕杜甫

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

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

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

飘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

作品简介

《舟中》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漂泊途中的作品。此诗写的不是眼下情景,而是概括舟中几天来的生活。全诗表现舟中生活的“俗”的一面:艰苦、简陋,也不清净,自有一份苦涩和无奈,只能靠自我解嘲来排解。

创作背景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57岁的杜甫出峡东下,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一次,长达三年的漂泊旅程。三年里,在江陵、公安、岳州、潭州、衡州都尝试落下脚来,找一块安度晚年的土地,自然也没有放弃返回河南故乡,或重回长安的愿望。但是实在说,这三年他主要过的还是是船上的生活。船,是他这三年里真正的家。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数都可以看做是“舟中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一家人吃饭只能是在江边柳树下凑合,下雨了,只能停靠在这驿楼边等待天晴。

整理船缆,先要排开渔夫洒下的渔网,紧靠着自己的船,还有运米的商船。

昨天夜里天晴了,月亮又圆又亮,今天也是个好天气,天上有些微云。

我这个漂泊在江南的老翁只好学着做一个水神吧。

注释

全文拼音版

zhōuzhōng
fēngcānjiāngliǔxià驿lóubiān
jiélǎnpáiwǎngliánqiángbìngchuán
jīncháoyúnbáozuóyuèqīngyuán
piāonántínglǎozhǐyīngxuéshuǐxiā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舟中晓望

〔唐代〕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舟中立秋

〔清代〕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舟中晚起

〔唐代〕白居易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舟中二首·其二

〔宋代〕陈师道

野火烧原雉昏雊,黄尘涨天牛乱斗。

江间无日不风波,老去何时脱奔走。

诗书海腹不及口,遮日宁赖钓竿手。

愧尔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

舟行入剡

〔唐代〕崔颢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舟夜即事

〔宋代〕王安石

火炬临遥岸,余光照客船。

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

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