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唐代〕白居易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作品简介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开封一带当年初秋的景色,时过境迁,生态、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唤起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延缓气候变化。《诗经·鄘风·干旄》就有“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此处又见“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开封自战国秦灭魏以后改称浚仪县,故称浚都。自古多出美女。

翻译注释

翻译

檐边树木微微摆动,原是怡人凉风自西南而来。

灯盏随之轻晃,青烟腾起,火光微灭。碧色帷幔亦缓缓飘摇而开。

我敞开衣襟,凉气充盈周身,心觉舒畅无比。轻拂竹席,未见有一丝纤尘沾染。

只愿恼人的酷暑褪去,不惜任由光阴渐催人老。

河水入秋便逐渐显得清浅起来,月亮要等到午夜才会徘徊于水天之间。

这时不论是起身行走或是坐卧,身体和心都倍感舒适。

我心有所怀的(你)啊,身处在浚都那旌旗围绕的楼台上呢。

虽并未隔着大海那般遥远,可要相见却太难。

蝉鸣迎来了节气的变更,替我送信给你的飞雁却还迟迟未归。

你日渐位高权重,我却日渐衰老颓唐。

再无法趁秋风起时,月色之下你我共同举杯畅谈人生了。

注释

(1)袅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2)红缸:亦作“红釭”。灯盏的别称。

(3)碧幌:绿色的帏幔。

(4)披襟:敝开衣襟。

(5)簟:竹席。

(6)裴回:亦作“裵回”。彷徨。徘徊不进貌。

全文拼音版

qiūliángfēngzhìyánshǔshāoxiāoshìyǒng怀huáibiànzhōujié使shǐèrshíshàngshū
niǎoniǎoyánshùdònghǎofēng西nánlái
hónggāngfēiwēimièhuǎngpiāoyáokāi
jīnyǒuliángdiànxiānāi
dànfánshǔ退tuìguāngyīncuī
qiūshāoqīngqiǎnyuèfāngpéihuí
huòxínghuòzuòshìxīnyōuzāi
měirénzàijùndōujīngràolóutái
suīfēicāngmíngnánjiànpénglái
chányíngjiéyòuhuànyànsòngshūwèihuí
jūnwèichǒngzhòngniáncuītuí
yīnfēngyuèxiàpíngshēngbēi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立春日感怀

〔明代〕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立夏

〔宋代〕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代〕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