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

〔唐代〕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依附他人远游异乡。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寂。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注释

(1)满目悲生事:史载关中大旱,斗米七千钱,人相食。

(2)陇:陇山,又名陇坂陇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

(3)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

(4)鱼龙:川名,在秦州附近。

(5)鸟鼠:山名,在秦州附近。

(6)西征问烽火:时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拼音版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
mǎnbēishēngshìyīnrénzuòyuǎnyóu
chíhuílǒngqièhàodàngguānchóu
shuǐluòlóngshānkōngniǎoshǔqiū
西zhēngwènfēnghuǒxīnzhéyānliú

作品简介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是杜甫流寓秦州时期创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开篇之作。此诗以"满目悲生事"开篇,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漂泊的愁苦。诗中"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一联,通过对秦州特有地名(鱼龙川、鸟鼠山)的巧妙化用,既展现了西北边地的萧瑟景象,又暗喻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尾联"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沉痛心情。全诗情感沉郁,意境苍凉,奠定了整组杂诗的基调。

创作背景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时年48岁的杜甫因政治失意和关中饥荒,弃官携家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安史之乱未平,西北边防空虚,吐蕃威胁日亟。诗人途经陇山时创作此诗,既记录了初到秦州的所见所感,又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组杂诗是杜甫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作,展现了其"诗史"的创作特色。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