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行

〔唐代〕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作品简介

《古柏行》这首七言古诗是杜甫咏物抒怀的杰作。诗人通过对诸葛亮庙前古柏的描绘,赞颂了诸葛亮的忠贞品格,并借古柏的"材大难用"抒发了对人才遭际的深刻感慨。全诗气势磅礴,寓意深远,将咏物、怀古与抒怀完美结合,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古柏行》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时期。诗中"孔明庙"指夔州诸葛亮庙,"先主武侯同閟宫"谓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庙。杜甫借古柏的孤高正直,既赞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又由"材大难用"引发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更升华为对历代人才困境的思考,是其托物言志的典范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閟宫。

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年也难拉动。

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注释

(1)孔明庙:成都的武侯祠附在先主庙中,夔州的孔明庙则和先主庙分开,这是夔州的孔明庙。

(2)柯:枝柯。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写柏之高大,是夸大的写法。霜皮,一作苍皮,形容皮色的苍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围,四十人合抱。

(4)际会:犹遇合。

(5)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再承三四句极力形容咏叹柏树之高大。寒:一作“塞”。

(6)忆昨路绕锦亭东:杜甫是前一年才离开成都的,所以说忆昨。杜甫成都草堂紧靠锦江(《杜鹃》诗:“结庐锦水边。”),草堂中有亭(《寄题江外草堂》诗:“台亭随高下,敞熬当清川。”),所以说锦亭(严武有《寄题杜二锦江野亭》诗)。武侯祠在亭东,所以说路绕锦亭东。亭,一作“城”。

(7)先主:指刘备。

(8)閟宫:即祠庙。

(9)郊原古:仇兆鳌注:“郊原古,有古致也。卢牖空,虚无人也。”

(10)窈窕:深邃貌。

(11)落落:出群貌。因生在孔明庙前,有人爱惜,故曰得地,但树高招风,又在高山上,就更要经常为烈风所撼。

(12)冥冥:高空的颜色。

(13)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不为烈风所拨,似有神灵呵护,故曰神明力。柏之正直。本出自然,故曰造化功。正因为正直,故得神明扶持,二句语虽对,而意实一贯。

(14)大厦如倾要梁栋:《文中子》:“大厦之倾,非一本所支。”古柏重如丘山,故万头牛也拖不动。

(15)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

(16)苦心:柏心味苦,故曰苦心。

(17)香叶:柏叶有香气,故曰香叶。这两句也含有身世之感。

(18)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吐出本意,但材大二字仍包括吉柏在年。在封建社会,一个真正想为国家人民作点事的人,是并不为统治者所欢迎的。古来,是说不独今日如此,从古以来就如此。

全文拼音版

bǎixíng
kǒngmíngmiàoqiányǒulǎobǎiqīngtónggēnshí
shuāngliūshíwéidàicāntiānèrqiānchǐ
jūnchénshíhuìshùyóuwéirénài
yúnláijiēxiáchángyuèchūhántōngxuěshānbái
zuóràojǐntíngdōngxiānzhǔhóutónggōng
cuīwéizhīgànjiāoyuányǎotiǎodānqīngyǒukōng
luòluòpánsuīmíngmínggāoduōlièfēng
chíshìshénmíngzhèngzhíyuányīnzàohuàgōng
shàqīngyàoliángdòngwànniúhuíshǒuqiūshānzhòng
wénzhāngshìjīngwèijiǎnshuínéngsòng
xīnmiǎnrónglóuxiāngzhōngjīng宿luánfèng
zhìshìyōurényuànjiēláicáinánwéiyò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古人谈读书(三首)

〔先秦〕佚名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

〔宋代〕黄庭坚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何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古风·燕昭延郭隗

〔唐代〕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古悠悠行

〔唐代〕李贺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

〔唐代〕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古风·秦水别陇首

〔唐代〕李白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古城春望

〔明代〕李梦阳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

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孤城还麦秀,白首且花飞。

临路长杨袅,前朝今是非。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唐代〕崔颢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