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牛头寺》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游历牛头寺(在今四川三台)时所作。诗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寺院的幽静春景,抒发了暂时摆脱尘世拘束的畅快心情。全诗语言清新,意境闲适,在杜甫沉郁的主体诗风之外,展现了其诗歌中少见的洒脱情趣。
上牛头寺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上牛头寺》此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时期。牛头山在梓州城西南,山势雄伟,为当地名胜。诗中"无复拘碍"反映诗人暂离政治漩涡的轻松;"莺啼未休"的细节,既写寺院幽静,又暗含对自然生机的欣悦。这是杜甫漂泊生涯中难得的闲适之作,体现其山水诗的多样风格。
翻译注释
翻译
牛头山一带峰峦层叠,我一步步登上牛头山。
不再有什么约束阻碍,真成了放浪形骸的出游。
百花怒放反衬得寺内十分静寂,野池边细竹丛丛显得极为幽雅。
不知何处的黄莺叫的急切,好一会儿也没停下。
注释
(1)意不尽:指牛头山一带峰峦层叠。
(2)衮衮:连步登山貌。
(3)牛头:即牛头山。
(4)拘碍:拘束,阻碍。
(5)浪:放任,随便。
(6)切:急迫。
(7)移时:过了好一会儿。末两句意为花竹之下,寺静池幽,反觉莺啼声太急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上京即事五首·其二
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
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赐诸王。
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行杯·离棹逡巡欲动
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五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上京即事五首·其四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上之回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上湖南崔中丞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上小楼·隐居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芦,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上洛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落梅着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檐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