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潭州

〔唐代〕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作品简介

《发潭州》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离开潭州(今长沙)时所作。诗中通过早春湘江的景色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愁绪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将个人命运与历史沉思相结合,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发潭州》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春,杜甫自潭州往衡州途中。时诗人58岁,身患重病,生计艰难。诗中"贾傅"(贾谊,贬长沙)、"褚公"(褚遂良,贬潭州)皆与湖湘相关的历史人物;"名高"二句既伤古人,亦自伤。这是杜甫生命最后阶段的诗作之一,充满"老病有孤舟"的悲凉。

翻译注释

翻译

昨天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今天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

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我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我。

西汉时的贾谊才能世上少有,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绝伦无比。

两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曾名高一时,但是都被贬抑而死。这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是令人黯然神伤。

注释

(1)湘水:即湘江。

(2)樯燕:船桅上的燕子。

(3)贾傅:即汉代贾谊 。因曾官长沙王太傅,故称。

(4)褚公:指唐代书法家褚遂良。

(5)绝伦:无与伦比。

(6)名高:盛名,名声大。

(7)回首:回想,回忆。

全文拼音版

tánzhōu
zuìchángshājiǔxiǎoxíngxiāngshuǐchūn
ànhuāfēisòngqiángyànliúrén
jiǎcáiwèiyǒuchǔgōngshūjuélún
mínggāoqiánhòushìhuíshǒushāngshé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发宜兴

〔宋代〕曾几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发后渚

〔南北朝〕鲍照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发商水道中

〔宋代〕陈与义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技。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

〔南北朝〕谢灵运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

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

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

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

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邅。

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

风雨非攸吝,拥志谁与宣。

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发白马

〔唐代〕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发阆中

〔唐代〕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