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注释
(1)终古:久远,自古以来。
(2)簇:簇拥。
(3)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4)束:约束。
(5)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6)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解:懂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1)终古:久远,自古以来。
(2)簇:簇拥。
(3)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4)束:约束。
(5)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6)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解:懂得。
《潼关》是清末政治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潼关》这首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