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底

〔唐代〕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紫色的花萼扶持着千娇百媚的花蕊,黄色的雄蕊映衬着万花绚烂。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突然间,我怀疑自己是否行走在暮雨之中,但这是怎么回事呢,仿佛又进入了朝霞的绚烂里。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这里美得仿佛潘安的故乡,甚至能让才子卫玠停车驻足。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我深知这些花朵的好姿容,请不要让它们凋零在泥沙之中。

注释

(1)暮雨:傍晚的雨。

(2)潘安:潘安貌美,常用作美男子的代称。

(3)卫玠: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4)颜色:姿色,颜色。

花底拼音版

huā
èqiānruǐhuángzhàowànhuā
xíngshìcháoxiá
kǒngshìpānānxiànkānliúwèijièchē
shēnzhìhǎoyánzuòwěishā

创作背景

《花底》写于杜甫流寓成都时,地点是彭州九陇县的丹景山。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三月,杜甫在老友严武、高适等人的资助下,草堂盖成。几经漂泊,终于暂得安宁的诗人应好友高适之邀。《花底》出自《全唐诗》卷234,由唐朝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宋代〕吴文英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鬒。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花鸭

〔唐代〕杜甫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宋代〕吴文英

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小窗春到。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

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残醉醒,屏山外、翠禽声小。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但恐舞、一帘胡蝶,玉龙吹又杳。

花影

〔宋代〕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花犯·苔梅

〔宋代〕王沂孙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清代〕魏秀仁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肠已断,泪痕也满旧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