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渎神·铜鼓赛神来》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抒写民间赛神的习俗以及男女别易会难的怨艾。上片就题写赛神会的盛况,以赛神会的两种场面,衬托别情之凄楚;下片承上片末句情绪抒写女子的离愁别恨,结末以乐景写哀情,倍增愁怨。全词营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场景,造成大起大落的对比,更好地渲染了离愁别苦。
河渎神·铜鼓赛神来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艣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河渎神·铜鼓赛神来》这首词反映的是唐代赛神会的热闹场面以及女子的闺阁离别愁情,时间当在暮春时节。其具体创作年份未得确证。
翻译注释
翻译
敲响铜鼓赛神来,满庭都是幡旗,还有华盖徘徊。神来去时疾鼓如风雷,一阵阵卷过山村水寨,吹开如烟的浓雾,露出楚山如画的丰采。
耳边还响着离别时的橹声欸乃,声声震颤着空寂的愁怀。姣美的容颜在惆怅里消瘦,淡淡的妆粉画出深深的怨哀。看青青麦田里春燕双双飞又落,卷起珠帘,空对楼阁,愁情满怀。
注释
(1)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
(2)铜鼓: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据说是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体形如坐墩,中空,满鼓皆有细花纹,四角有小蟾蜍,两人抬着走,击之声如擂鼓。
(3)赛神:谓设祭酬神,又称“赛会”。唐代风俗,在神诞生之日,具备仪仗、金鼓、杂戏等,迎神出庙,周游街巷。
(4)幡盖:供神佛所用的幢幡伞盖之类。幡: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盖:伞盖,指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
(5)裴回:同“徘徊”。
(6)浦:水滨。
(7)风雷:形容迎神之车马声如风雷震荡。
(8)艣声:离别时船桨击水的声音。艣(lǔ):大船桨,用人摇动而拨水,使船前进。
(9)玉容:如花似玉之容貌,借指美女。
(10)妆薄:指容妆淡褪。
(11)青麦:麦青时节,约夏历三月,已近暮春。
(12)落落:形容燕子飞行悠然自在的样子。一说众多貌。
(13)珠阁:华丽的楼阁。珠:一作“朱”。“卷帘愁对珠阁”应理解为在珠楼中卷帘愁对帘外春色。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河渎神·孤庙对寒潮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河渎神·古树噪寒鸦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
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
河渎神·凉月转雕阑
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声乾。银灯飘落琐窗闲,枕屏几叠秋山。
朔风吹透青缣被,药炉火暖初沸。清漏沉沉无寐,为伊判得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