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南北朝〕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作品简介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是南朝齐词人谢朓所写的一首五言诗,诗中表达了自己倦于行旅的感情,同时也表示愿意远离嚣尘的都城去过隐居的生活,表达出诗人远害避祸的思想。

创作背景

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的春天,谢朓外任宣城太守,从建康乘船,逆长江西行。诗人因得到朝廷赏识得意来到远离世间喧嚣之地而感到高兴,于是写下了《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船走水路与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却知入海而归。

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

船在摇荡,困倦惆怅之心也在摇荡,这种孤独的远行已非一次。

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

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注释

(1)江路:长江的水路。

(2)永:长,远。毛传:“永,长。”《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3)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

(4)骛:奔驰、疾行。

(5)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

(6)归舟:返航的船,这里指归向京城的船。南朝 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

(7)江树:江边之树。

(8)摇摇:心神不定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毛 传:“摇摇,忧无所愬。” 孔颖达 疏:“《战国策》云: 楚威王 谓 苏秦 曰:寡人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薄。然则摇摇是心忧无所附著之意。”心情恍惚貌。

(9)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10)禄情:怀恋俸禄。

(11)协: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协,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12)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三国魏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 ,登箕山 以揖许由 。”

(13)嚣尘:亦作“嚻尘”。 喧闹扬尘。《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 杨伯峻 注:“嚣,喧闹。尘,尘土飞扬。” 宋 曾巩 《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诗:“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这里指喧嚣的尘世。

(14)赏心:心意欢乐。 南朝 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 宋 邵雍 《同程郎中父子月陂上闲步吟》:“必期快作赏心事,却恐赏心难便来。”令人心情舒畅的事。

全文拼音版

zhīxuānchéngjùnchūxīnlínxiàngbǎnqiáo
jiāng西nányǒngguīliúdōngběi
tiānshíguīzhōuyúnzhōngbiànjiāngshù
juànyáoyáoyóu
huān怀huáiqíngxiécāngzhōu
xiāochénshǎngxīn
suīxuánbào姿zhōngyǐnnánshān

作者介绍

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其诗清新流丽,开创“永明体”,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等句展现山水诗新境界。为“竟陵八友”之一,官至宣城太守,故又称“谢宣城”。因卷入政治斗争下狱而死,年仅36岁。诗风摆脱玄言影响,注重声律对仗,对唐代律诗形成有重要启发,李白屡屡称颂其“清发”诗才。

谢朓的诗

相关推荐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宋代〕吴文英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后催租行

〔宋代〕范成大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古风·碧荷生幽泉

〔唐代〕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