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注释
(1)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中。但因为这里的水势险恶(“青溪先有蛟龙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说。
(2)青溪:碧绿的溪水。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1)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中。但因为这里的水势险恶(“青溪先有蛟龙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说。
(2)青溪:碧绿的溪水。
《绝句四首·其二》这首五言绝句是杜甫晚年艺术成熟期的精妙之作。诗人以"欲作鱼梁"起兴,通过"云复湍"的自然变化,展现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后两句"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运用典故(《三国志》周瑜喻刘备得蛟龙云雨),形成强烈的意象对比,在20字中浓缩了杜甫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体现其"咫尺万里"的艺术功力。
《绝句四首·其二》此诗当系于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寓居夔州时。时蜀中崔旰之乱未平,诗人见江上筑梁(鱼梁)因湍流难成,遂以"蛟龙得云雨"暗喻武人得势(如崔旰),"雕鹗在秋"自比才士见弃。二十字中凝炼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时局困境,堪称"微言史诗"。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
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
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
寺官官小未朝参,红日半竿春睡酣。
为报邻鸡莫惊起,且容残梦到江南。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