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江村五首·其二

〔唐代〕杜甫

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

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

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

藩篱颇无限,恣意向江天。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

走过漫长的路程来到蜀地,又一无所成地度过了六年。

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

身在异乡可也常遇见老朋友,雅兴勃发,全靠这幽美林泉。

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

实在太懒散了,任听衣裳褴褛,常常游山玩水,不顾鞋底磨穿。

藩篱颇无限,恣意向江天。

这篱笆并不能阻挡我的视线,可以尽兴地眺望江水和远天。

注释

春日江村五首·其二拼音版

chūnjiāngcūnshǒu··èr
tiáoláisānshǔcuōtuóyǒuliùnián
shēnféngjiùxìnglínquán
guòlǎncóngjiépínyóurèn穿chuān
fānxiànxiàngjiāngtiān

作品简介

《春日江村五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组诗中的第二首五言律诗。此诗紧承前篇漂泊主题,集中抒写诗人客居蜀地六年的生活境遇与心境转变。首联“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以时空对举,点明流落之远与光阴虚度之憾;颔联“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写他乡遇故知的慰藉与自然山水引发的诗情;颈联“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以衣破鞋穿的细节,生动刻画疏懒自放的形象;尾联“藩篱颇无限,恣意向江天”则以开阔意象,表达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心志。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沉,在自嘲中透达超然,展现了杜甫晚年生活困境中不失豁达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永泰元年(765年)春,杜甫寓居成都期间。诗人自乾元二年(759年)避乱入蜀,至此已近六年。“迢递来三蜀”暗指当年从同谷经栈道艰难入蜀的经历,“蹉跎”二字既叹壮志未酬,亦感生计困顿。诗中“衣结”“履穿”的潦倒描写,与严武去世后诗人失去经济依托的现实密切相关。然而“逢故旧”“发林泉”则记录了他与蜀中友人交游、从自然中获取慰藉的生活片段,尾联对江天的恣意向往,正是诗人在漂泊中寻求精神超脱的写照。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春远

〔唐代〕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春日

〔宋代〕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春日独酌二首·其二

〔唐代〕李白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州间。

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日登楼怀归

〔宋代〕寇凖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春风

〔宋代〕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