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游陈氏园》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一首唱和田园诗。此诗描绘陈氏园修葺后的初夏景致与文人雅集之乐。首联“增筑园亭草木新”点明园林新貌,而“损花风雨”又暗含对春光易逝的轻叹;颔联以“筼筜迎暑”“芍药送春”工对时节流转,赋草木以人情;颈联写薄暮携友出游、席地饮酒的闲适;尾联“归轩有喜”“满醉人”以醉态纵横的狂欢场景收束,流露忘忧之趣。全诗语言平实自然,在园林山水与友朋欢聚中寄托超然世外的逸兴。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
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筼筜似欲迎初暑,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従横满醉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此诗作于苏辙晚年退居颍川时期(约1100年前后)。当时新党执政,苏辙因元祐党争牵连遭贬,退居田园。诗中“陈氏园”或为友人私园,次韵对象“毛君”可能为当地文友。“风雨怨频频”既写自然风雨损花,亦隐喻政治风雨之摧折;而“携壶藉草”“满醉人”的洒脱,实为诗人排遣政治失意、寻求精神超脱的写照,反映宋代文人园居雅集的文化风尚。
翻译注释
翻译
新增筑造的园亭新栽了很多的草木,伤心风雨频频吹打,使很多花儿凋零。
竹子好像是想要迎接初夏的到来,芍药花好像还在相送晚春归去。
傍晚时分出城,路上还有路人相伴同行,带着酒壶,坐在草地上尽情地喝酒,不知喝了多少轮。
从园里回来的时候,心中的欢喜谁又能理解知晓,路上到处都喝酒喝醉而归家的人。
注释
(1)频频:屡次,连续不断。
(2)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3)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4)醉人:喝醉酒的人。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其二
旧时刘子政,憔悴邺王城。
把笔已头白,见书犹眼明。
平原秋树色,沙麓暮钟声。
归雁南飞尽,无因寄此情。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一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次韵裴仲谋同年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次元明韵寄子由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次张寺丞园
园林再到身犹健,官职全抛梦乍醒。
惟有南山与君眼,相逢不改旧时青。
次韵昌叔咏尘
尘土轻扬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
翻成地上万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
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
超然只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四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