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四》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陇右边塞诗的孤绝之作,以"鼓角缘边郡"写战事紧张,"川原欲夜时"状黄昏苍茫,"秋听殷地发"传鼓声震地,"风散入云悲"写号角穿云,"抱叶寒蝉静"反衬战场肃杀,"归山独鸟迟"喻征人未还,"万方声一概"叹无处安宁,"吾道竟何之"结以精神迷惘。全诗将鼓角声、自然声与叹息声交融,语言如金石相击,展现杜甫"诗史"的听觉叙事艺术。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四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四》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48岁弃官流寓秦州(今天水)时。值吐蕃威胁陇右、史思明复叛河北,诗人以"万方声一概"的战争回响,隐喻"安史之乱"后的全面动荡。作品与《留花门》同属秦州边塞诗群,其"吾道何之"的终极追问,既是政治理想的幻灭,更为后期"三吏""三别"的史诗写作埋下伏笔。
翻译注释
翻译
鼓角声从边郡周围传来,川原即将入夜。
深秋季节听此声感到大地都在震动,风把它散入云层何等悲凉!
寒蝉悲戚地静抱着树叶,孤鸟迟迟未能飞回山间。
普天之下到处都是鼓角声震,我究竟该去何处安身?
注释
(1)鼓角缘边郡:此句谓四面都是鼓角声,故曰缘,有回环的意思,作动词用。边郡:指秦州。
(2)殷:震动。
(3)一概:齐同。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四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秦中吟十首·其六·立碑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辈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惸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歧。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秦中吟十首·其八·五絃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散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