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唐代〕杜甫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作品简介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与齐州(今济南)太守李邕同登历下古城新亭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新亭的形胜与宴饮的盛况,将眼前景物与历史感怀相融合,展现了杜甫早期诗歌中已显露的雄浑气度和深沉的历史意识。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在应景之作中寄寓了诗人对古今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夏,杜甫漫游齐赵期间。时李邕任北海太守,在历下古城(济南)新建亭台,邀杜甫同游。诗中"清湖"指大明湖,"遗堞"为春秋齐国古城墙遗迹。34岁的杜甫初遇文坛泰斗李邕,诗中既记亭台之胜,又通过"梁甫吟"(诸葛亮好吟的葬歌)典故,暗含对才士不遇的感慨,预示了其后来诗风的发展方向。

翻译注释

翻译

新亭已经落成,掩映在鹊山湖的南面。

坐落在台观的旧址,气象高远,连接着大海和泰山。

湖中圆荷田田,城上古堞历历,令人感到此处古今景象之绝胜。

此时,华美的筵席已经准备好,哀切的弦声演奏出千古遐思。

主人举杯为尊客祝寿,座席井然有序,开宴于城北林边。

主人不阻我这贫士的兴致,使我有机会再唱一支《梁甫吟》。

注释

(1)堞:城上的矮墙。

(2)称:举杯。

(3)尊客:指李邕。

(4)蓬荜:“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此作者自称。

(5)梁甫吟:挽歌。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死人聚葬之处。今所传《梁甫吟》,相传为诸葛孔明作,诗中写齐相晏平中以二桃杀三士之典,表达以谋略用世之心。

全文拼音版

tóngtàishǒudēngxiàchéngyuánwàixīntíng
xīntíngjiégòuyǐnjiànqīngyīn
táiguānjiùmínghǎiyuèshēn
yuánxiǎngdiégǎnzhìjīn
fāngyànshíāiqiānxīn
zhǔchēng寿shòuzūnyánzhìyànběilín
péngxìngjiānliángyí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同题仙游观

〔唐代〕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同崔邠登鹳雀楼

〔唐代〕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唐代〕高适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

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

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

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

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

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

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

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

〔唐代〕高适

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

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

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

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

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

同左通老用陶潜还旧居韵

〔宋代〕陈与义

故园非无路,今已不念归。

秋入汉水白,叶脱行人悲。

东西与南北,欲往还觉非。

勿云去年事,兵火偶脱遗。

可怜竛竮影,残岁聊相依。

天涯一尊酒,细酌君勿催。

持觞望江山,路永悲身衰。

百感醉中起,清泪对君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