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出自蓟北门行》是南北朝宋时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属杂曲歌辞。此诗通过边庭紧急战事和边境恶劣环境的渲染,突出表现了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在表现壮士赴敌投躯的忠良气节时,穿插胡地风物奇观的描写,是南北朝时期罕见的接触边塞生活的名篇。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徵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紧急征召的文书从边塞岗亭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已经传到京都。
被征召的骑兵驻扎在广武县,将兵分几路解救被困的朔方。
肃杀的秋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战士们的战斗豪情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手里的弓箭更加强劲了。但敌人的战阵也精锐而坚强。
天子听到敌兵气焰嚣张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亲临战场与敌人一搏。战争十分激烈,传送军情战况的使者往来不绝。
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军乐流露出汉人的情思,战士们的旌旗和铠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
他们冒着疾风冲锋陷阵,战场上的沙砾被扬起,随风飘荡。
因为天气寒冷,马毛都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角弓也拉不开了。
但在时局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乱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
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注释
(1)边亭:边境上的瞭望哨。
(2)烽火:边防告警的烟火,古代边防发现敌情,便在高台上燃起烽火报警。
(3)咸阳: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借指京城。
(4)徵师:一作“徵骑”,徵发的部队。
(5)屯:驻兵防守。
(6)广武:地名,今山西代县西。
(7)朔方: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
(8)虏阵:指敌方的阵容。虏,古代对北方入侵民族的恶称。
(9)天子按剑怒:指天子闻警后大怒。
(10)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
(11)缘:沿着。
(12)鱼贯:游鱼先后接续。
(13)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14)箫鼓:两种乐器,此指军乐。
(15)流汉思: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
(16)缩:蜷缩。
(17)角弓:以牛角做的硬弓。
(18)投躯:舍身、献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鲍照的诗
相关推荐
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代挽歌
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
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
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
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
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
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
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代贫贱苦愁行
湮没虽死悲,贫苦即生剧。
长叹至天晓,愁苦穷日夕。
盛颜当少歇,鬓发先老白。
亲友四面绝,朋知断三益。
空庭惭树萱,药饵愧过客。
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
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
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
心为千条计,事未见一获。
运圮津涂塞,遂转死沟洫。
以此穷百年,不如还窀穸。
代父送人之新安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代东门行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丝竹徒满座,忧人不解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代夜坐吟
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霜入幕,风度林;寒灯灭,朱颜寻。
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
代人寄远六言二首·其二
绣领任垂蓬髻,丁香闲结春梢。
剩肯新年归否?江南绿草迢迢。
代人寄远六言二首·其一
河桥酒旆风软,候馆梅花雪娇。
宛陵楼上瞪目,我郎何处情饶?
代秋情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