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北朝〕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作品简介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的代表诗作,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创作背景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应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写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想到何日才能回到家乡,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流下雪珠般的眼泪。

凡是有情之人无不望乡而悲痛,谁能够不为此而白了头发呢!

注释

(1)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

(2)河阳:故城在今河南孟县西。

(3)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

(4)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

(5)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

(6)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

(7)馀:今写作“余”。

(8)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

(9)澄江:清澈的江水。

(10)练:洁白的绸子。

(11)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

(12)甸:郊野。

(13)方:将。

(14)滞淫:久留,淹留。

(15)怀:想念。

(16)佳期:指归来的日期。

(17)怅:惆怅。

(18)霰:小雪珠。

(19)鬒:黑发。

全文拼音版

wǎndēngsānshānhuánwàngjīng
wàngchángānyángshìjīngxiàn
báifēiméngcānjiējiàn
xiásànchéngchéngjiāngjìngliàn
xuānniǎochūnzhōuyīngmǎnfāngdiān
fāngzhìyín怀huáizāihuānyàn
jiāchànglèixiàliúxiàn
yǒuqíngzhīwàngxiāngshuínéngzhěnbiàn

作者介绍

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其诗清新流丽,开创“永明体”,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等句展现山水诗新境界。为“竟陵八友”之一,官至宣城太守,故又称“谢宣城”。因卷入政治斗争下狱而死,年仅36岁。诗风摆脱玄言影响,注重声律对仗,对唐代律诗形成有重要启发,李白屡屡称颂其“清发”诗才。

谢朓的诗

相关推荐

晚春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晴

〔唐代〕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晚次鄂州

〔唐代〕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唐代〕骆宾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晚望

〔清代〕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晚燕

〔唐代〕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

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