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

〔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兵车辚辚,战马萧萧,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路旁经过的人询问行人怎么回事,行人只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便是四十岁还要被派到河西去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从军出征时尚未成丁,还要里长替裹头巾,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边疆战士血流成河,皇上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千村万寨野草丛生田地荒芜。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把锄头、步犁操劳农务,田土里的庄稼也得不到许多粮食。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更何况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尽管长者询问,征人哪里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百姓相信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只能战死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无人掩埋。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阴天冷雨时凄惨哀叫声不断。

注释

(1)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乐府新题。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

(2)辚辚:车行走时的声音。

(3)萧萧:马蹄声。

(4)行人:从军出征的人。

(5)耶娘妻子: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的并称。从军的人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四十多岁的成年人,所以送行的人有出征者的父母,也有妻子和孩子。耶:同“爷”,父亲。

(6)咸阳桥:又叫便桥,汉武帝时建,唐代称咸阳桥,后来称渭桥,在咸阳城西渭水上,是长安西行必经的大桥。

(7)干:冲。

(8)过者:路过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9)点行频:点名征兵频繁。点行: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

(10)或从十五北防河:有的人从十五岁就从军到西北区防河。唐玄宗时,吐蕃常于秋季入侵,抢掠百姓的收获。为抵御侵扰,唐王朝每年征调大批兵力驻扎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叫“防秋”或“防河”。

(11)营田:即屯田。戍守边疆的士卒,不打仗时须种地以自给,称为营田。

(12)里正:唐制凡百户为一里,置里正一人管理。

(13)与裹头:给他裹头巾。新兵入伍时须着装整,因年纪小,自己还裹不好头巾,所以里正帮他裹头。

(14)戍边:守卫边疆。

(15)边庭:一作“边亭”,即边疆。

(16)血成海水:血流成海水,形容战死者之多。

(17)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扩张领土的意图仍没有停止。武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唐诗中借武皇代指玄宗。开边:用武力扩张领土。

(18)汉家山东二百州:汉朝秦地以东的二百个州。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朝。山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东(或函谷关以东)统称“山东”。唐代函谷关以东共二百十七州,这里说“二百州”是举其整数。

(19)千村万落生荆杞:成千上万的村落灌木丛生。这里形容村落的荒芜。荆杞:荆棘和枸杞,泛指野生灌木。

(20)禾生陇亩无东西:庄稼长在田地里不成行列。陇亩:田地。陇:同“垄”。无东西,不成行列。

(21)况复秦兵耐苦战:更何况关中兵能经受艰苦的战斗。况复:更何况。秦兵:关中兵,即这次出征的士兵。

(22)长者:对老年人的尊称。这里是说话者对杜甫的称呼。

(23)役夫敢申恨:我怎么敢申诉怨恨呢?役夫:应政府兵役的人,这里是说话者的自称之词。敢:副词,用于反问,这里是“岂敢”的意思。申恨:诉说怨恨。

(24)关西卒: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即秦兵。

(25)县官:这里指官府。

(26)信知:确实知道。

(27)犹得嫁比邻:还能够嫁给同乡。得,能够。比邻,同乡。

(28)青海头:指今青海省青海湖边。唐和吐蕃的战争,经常在青海湖附近进行。

(29)烦冤:不满、愤懑。

(30)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叫声。

兵车行拼音版

bīngchēxíng
chēlínlínxiāoxiāoxíngréngōngjiànzàiyāo
niángzǒuxiāngsòngchénāijiànxiányángqiáo
qiāndùnlándàoshēngzhíshànggānyúnxiāo
dàopángguòzhěwènxíngrénxíngréndànyúndiǎnxíngpín
huòcóngshíběifáng便biànzhìshí西yíngtián
shízhèngguǒtóuguīláitóubáiháishùbiān
biāntíngliúxuèchénghǎishuǐhuángkāibiānwèi
jūnwénhànjiāshāndōngèrbǎizhōuqiāncūnwànluòshēngjīng
zòngyǒujiànchúshēnglǒngdōng西
kuàngqínbīngnàizhànbèiquǎn
zhǎngzhěsuīyǒuwèngǎnshēnhèn
qiějīnniándōngwèixiūguān西
xiànguānsuǒshuìcóngchū
xìnzhīshēngnánèfǎnshìshēnghǎo
shēngyóujiàlínshēngnánmáisuíbǎicǎo
jūnjiànqīnghǎitóuláibáirénshōu
xīnguǐfányuānjiùguǐtiānyīn湿shīshēngjiūjiū

作品简介

《兵车行》是杜甫创制的"即事名篇"新乐府,以"道旁问对"的叙事框架,展现盛唐穷兵黩武的民生灾难。全诗三部分层层递进:开篇七句以"车马""弓箭"的出征场景与"牵衣哭送"的惨状,构成震撼的画面叙事;中段"行人"控诉"点行频"的兵役之痛,通过"十五防河""头白戍边"等典型事例,揭露兵役制度的残酷;末段"生男恶""生女好"的颠覆性呐喊与"青海白骨"的鬼哭意象,将批判锋芒直指统治集团。诗中"武皇"(影射唐玄宗)的借古讽今手法,开创了唐代政治讽喻诗的新范式。

创作背景

《兵车行》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时杜甫困守长安,目睹朝廷对吐蕃、南诏的连年征战。诗中"防河""营田"实指鲜于仲通征南诏(战死六万)、哥舒翰攻吐蕃(死数万)的战役。"山东二百州"揭示关中以外地区的凋敝,"青海头"暗讽石堡城之战(748年)的惨烈。在"稻米流脂粟米白"的开元盛世表象下,此诗提前奏响了安史之乱的社会危机预警。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田家三首·其一

〔唐代〕柳宗元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赠从弟·其三

〔两汉〕刘桢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柳枝·江南岸

〔宋代〕朱敦儒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别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范云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燕归梁·春愁

〔宋代〕石延年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宋代〕苏轼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