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月亮在中秋之夜最为明亮,在中秋那天赏月,以靠近水的地方为最佳;到水边去赏月,应当单独一人前往;独身前去的地点,离开众人越远就越好。然而中秋之夜往往看不到月亮,城邑和房屋又哪里能都建在水边呢?中秋有月亮而城邑房屋又在水边,如果要选择远离人迹的去处,那一定是空旷幽静、人迹罕至的地方;果真有喜爱猎奇的人,又哪里有人能够在夜间单独行走去到空旷幽静、人迹罕至的地方,求得片刻之间赏月的乐趣呢?现在我一人到金沙堆赏月,岂不是中秋有月、临水赏月、独身前往、远离众人这四个好条件全都具备了吗?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我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经过洞庭湖,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月光皎洁如同白昼。金沙堆处在洞庭湖和青草湖之间,突出水面有十仞高,四面环绕的水面,距陆地最近的都有几百里远。我把船停靠在金沙堆下,叫所有的书童和仆役全都留在船上,独自一人登上金沙堆。这小岛上湖沙的颜色是一片纯正的金黄,和洁白的月光争相辉映;湖水好像一只巨大的白玉盘,湖沙好像是黄金堆积,湖水和沙滩放射出明亮的光彩,令人感到身上发寒,双眼发花,仙界的阆风山、瑶台和广寒宫,我虽然不曾亲身到过那些地方,想必应当也如同这里的境界而已。总之,中秋的明月,临水赏月、独自前往和远离众人,在这里全都齐备。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作为金沙堆观月的记载。
注释
(1)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胜,胜过。这里是更好、最好的意思。
(2)临水之观:观,观赏。
(3)宜:适宜,应当。
(4)去人远者:去,距离,离开。
(5)城郭:内城和外城,也泛指城市。
(6)安得:哪里能。
(7)盖有之矣:盖,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之:代词,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8)若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
(9)必:一定。
(10)幽绝:幽静僻远。绝,极远。
(11)诚:果真,如果。
(12)独行以夜:在夜里独行。以,相当于“于”。之:到。
(13)蕲顷刻之玩也哉:蕲(qí):同“祈”,求。顷刻:片刻。玩:欣赏。
(14)金沙堆:洞庭湖中的小岛,由黄色泥沙淤积而成。
(15)其具:大概具备。其,副词,表示推测,估计。可译为“大概”“或许”。是:这。
(16)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之月、临水之观、一人独往、远离人境。
(17)盖:句首语气词,无实际意义。
(18)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19)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
(20)纤云:微云。
(21)沙当: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
(22)青草:青草湖,唐宋时在洞庭湖东南,北有沙洲与洞庭湖相隔,涨水时则相连。
(23)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24)却:使退去。
(25)童隶:书童仆役。
(26)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正,纯正。
(27)相夺:相映争辉。
(28)光采:光辉,光芒。采,同“彩”。
(29)激射:原指水流猛烈喷射冲击,这里形容光芒强烈。
(30)目眩:眼花。
(31)阆风、瑶台、广寒之宫:均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阆风位于昆仑山巅,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亦位于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之宫,即广寒宫,月中仙宫。
(32)未尝:不曾。
(33)身:亲自。
(34)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35)于是:在这里。
(36)备:齐全,完备。
(37)书:写。
(38)以为: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