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延续前诗隐逸主题,以访友宴饮场景展现田园生活的淳朴真趣。首联"晚兴留"点明主客相得的惬意;颔联"鳣发发"(鲤鱼跃)与"鹿呦呦"的生态意象,暗用《诗经》典故,构建天人和谐的隐逸图景;颈联"杜酒""张梨"(用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典)的互文妙对,在幽默自嘲中见深厚情谊;尾联"山路险"与"醉无愁"的对比,将世俗险阻消解于酒醪之乐。全诗以声韵流转的五律形式,完成对"无愁"境界的诗意抵达。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此诗与前首同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记录杜甫漫游齐赵时与隐士张氏的交往。诗中"杜酒"(杜康酒)与"张梨"的双关,既显宾主姓氏之巧,亦含对隐士自给生活的赞赏。在开元盛世表面承平下,青年杜甫已通过"醉无愁"的洒脱,预演了其后期"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另一种人生可能。
翻译注释
翻译
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
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
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
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注释
(1)之子:这个人。指张氏。
(2)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
(3)霁潭:一作“济潭”,是指济水言。
(4)发发:盛貌。
(5)春草:语出谢灵运诗:“萋萋春草繁”。
(6)呦呦:象声词。鹿鸣声。
(7)杜酒:家酿的薄酒。史传杜康造酒,故称。
(8)张梨:此处借指张氏所产的梨。
(9)前村:语本沈炯诗:“火炬前村发”。
(10)山路:语本杨炯诗:“山路绕羊肠”。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题滁州醉翁亭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题兴化园亭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题招提寺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
题滕王阁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题三会寺苍颉造字台
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
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题严陵钓台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题阳关图二首·其一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题阳关图二首·其二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