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品简介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散曲小令,以意象叠加技法构建天涯孤旅的苍凉意境。前三句九组名词并列,"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的修饰语层层递进;后两句"夕阳"背景与"断肠人"特写,在动静对比中完成情感爆发。全曲二十八字无一动词而境界全出,被誉为"秋思之祖",代表元散曲"意象并置"的巅峰成就。

创作背景

《天净沙·秋思》此曲约作于大德年间(1297-1307年)马致远漂泊江南时。作品将汉乐府"古道西风瘦马"、温庭筠"鸡声茅店月"等意象重组创新,其"断肠天涯"的慨叹反映元代文人沉沦下僚的普通困境,今被谱为多种戏曲唱段,北京戏曲博物馆专设"秋思"展区。

翻译注释

翻译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1)枯藤:枯萎的枝蔓。

(2)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昏:傍晚。

(3)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4)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5)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6)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7)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8)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全文拼音版

tiānjìngshā··qiū
ténglǎoshùhūnxiǎoqiáoliúshuǐrénjiādào西fēngshòuyáng西xiàduànchángrénzàitiān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归隐。杂剧《汉宫秋》写王昭君故事,文辞优美,为元杂剧代表作。散曲成就更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被誉为"秋思之祖",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作品多写隐逸情怀与人生感慨,风格豪放清逸,兼具诗词意境与俚俗趣味,对元散曲发展影响深远。今存杂剧7种,散曲百余首,辑为《东篱乐府》。

马致远的诗

相关推荐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秦风·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咸阳城东楼

〔唐代〕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