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沟行》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三句一章,共九章。第一章写北洋舰队发现敌情后迎战;第二章写日本海军排阵;第三章写北洋舰队先发制人,但武器低劣;第四章写日本海军向北洋舰队围攻,机动灵活,火力猛烈;第五章写双方激烈交战;第六章写两军各鱼雷,互不敢近;第七章写交战后损失巨大;第八章写各自鸣金收兵;第九章抒发诗人的感慨,卒章显志。全诗以口语入诗,语言通俗浅显,自然流畅,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方法,艺术地再现中日海军黄海大战的真实情况。
东沟行
濛濛北来黑烟起,将台传令敌来矣,神龙分行尾衔尾。
倭来倭来渐趋前,绵绵翼翼一字连,倏忽旋转成浑圆。
我军瞭敌遽飞炮,一弹轰雷百人扫,一弹星流药不爆。
敌军四面来环攻,使船使马旋如风,万弹如锥争凿空。
地炉煮海海波涌,海鸟绝飞伏蛟恐,人声鼓声噤不动。
漫漫昏黑飞劫灰,两军各挟攻船雷,模糊不辨莫敢来。
此船桅折彼釜破,万亿金钱分雨堕,入水化水火化火。
火光激水水能飞,红日西斜无还时,两军各唱绕歌归。
从此华船匿不出,人言船坚不如疾,有器无人终委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诗人目睹了甲午战争的激战场面后创作此诗记叙甲午中日黄海海战的经过,推测创作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海战发生之后,具体时间不详。
翻译注释
翻译
茫茫的大东沟海面上升起一缕缕黑烟,由南向北而来。北洋舰队旗舰传令:敌舰来了,各舰做好战斗准备。北洋舰队分行排咸鱼犄角鱼贯阵迎敌。
日本舰队逐渐趋向前方,连续排咸贯纵阵,一字相连。突然间,日本舰队转换咸浑圆状,向北洋舰队围攻过来。
我军瞄准敌舰突然发炮攻击。一弹轰鸣如雷,使百人扫地;一弹像流星穿过,而未爆破。
敌军从四面来围攻,军舰如马一样盘旋如风。数不清的炮弹射来,如锥一样争着要凿破天空。
海浪如地炉煮海一样在翻涌。海鸟因恐惧不敢飞过,蛟龙囚恐惧而潜伏。舰船上,人声鼓声也都噤若不动。
漫漫无迹的天空,弥漫着昏黑的硝烟。两军各挟持着鱼雷,因目标模糊不辨不敢发射。
军舰或是桅楼折断,或是船体炸破。亿万金钱像雨点一样纷纷堕落。军舰不是被大火烧毁,就是被大海沉没。
战火映红了海水激起的波涛,此时红日西斜,暮色降临。两军都不能彻底取胜,各自奏着军乐归去。
大东沟海战以后,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港内匿而不出。人们说坚船不如破船,光有好的武器而没有忠勇之人,终归要败于敌人。
注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黄遵宪的诗
相关推荐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阿道中晚望
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
可怜骊马蹄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
东还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东光
东光乎,仓梧何不乎?
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东南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
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东楼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二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